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贺继墉居士 > 正文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2.释菩提心(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贺继墉居士]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第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如本文所说:

(七)“四瀑流冲难阻止,业力绳索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笼中,无明黑夜笼罩之。”

[四大瀑流]里面分因瀑流和果瀑流。因瀑流就是欲、有、见、无明。欲就是欲界中的执著;有就是色界、无色界中的执著;见就是我们的见解有问题,因为我们的见解是世间的;无明就是更进一步的执著,这些就是因上说的四种瀑流。在果上说则是生、老、病、死。有前面的四种因当然要感生、老、病、死四种果,这些在我们身上就是瀑流。瀑流就像康定城里的那条河,水的流速极快,后浪推前浪的;就像电视里的洪水,汹涌澎湃,人在其中丝毫不能自主,一旦落入水中就会立刻被冲走。

[四瀑流冲难阻止,]在因上来说是我们每天都在种恶因,在果上来说是我们每天都在受苦果,我们饱偿了这样的苦果。四种因瀑流我们无法脱离,同样,四种果瀑流我们也无法脱离。

[业力绳索紧密系,]我们都是被业力绳索捆紧了的,在没有证空性之前是无法摆脱的。换句话说:不单是证空性,只要我们在造业上不种因,这业力的绳索也能解得开。自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造了无量的业,就像无量的绳索捆绑着我们,怎么能够轻易解得开?就是释迦佛,他证了空性、成了佛,在释迦族被诛的时候也还是感得头痛。所以说不管是谁,只要种了因,即便成佛之后还是要消业,因为有因必有果。

有句古话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在苦受来了时感到十分痛苦,所以他们畏惧苦果的成熟;菩萨则不是这样,苦受来了他们会认为是给自己消业,消了业,业力就不会再倍增,就不会遭受更大的苦。但是菩萨在种因的时候非常谨慎,生怕种下了苦因。我们现在虽然不是菩萨,但可以学菩萨,在做事的时候,凡是种苦因的事情就不能干,放弃现在眼前的贪爱,不要给未来造苦果。

[投入我执铁笼中,]这说的是四大因瀑流中的无明。因为我们是抱着我执来的,只要一起思维就有执著。因为我们将无始以来的执著存在自己的心识上,进行各种思维都是心在活动,所以执著是丢不开的。我们每天总是把什么事都抓得紧紧的,在没有证空性以前,我们的心都是执著的。谁也不要说:“我没有执著。”这是你没有仔细想。举个例子来说:比方别人问你:“你执著吗?”你会说:“我没有执著。”可如果别人又接着问你:“你怎么会没有执著呢?”你的心里马上就会受不了,当时就会反驳说:“我就是没有执著嘛!”其实你这样说就是在执著,因为在你的心里抓着自己就是不执著。人的执著都是不知不觉的,在没有证空性以前在座的各位都是执著的(当然在座的如果有大菩萨例外,我是指初业有情而说。),在任何时候都是执著的。婴儿尽管什么都不懂,饿了就执著了,表现就在他会哭起来。妈妈赶紧给他喂奶,吃了以后他不哭了。他饿了又不会说话,当然只有哭,他知道自己一哭妈妈就会来喂他,所以人从小就是执著的。人逐渐长大了,可执著的境也逐渐多了,就会逐渐地广执著一切。待到成人之后,世界上的一切没有哪一样他不执著了。

[无明黑夜笼罩之。]说的是无明好似黑暗笼罩着我们。

(八)“无边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无断,

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

[无边有中生又生,]说的是在无边的三有之中,我们生了又生,在没有解脱生死之前,这是不会停下来的。这一生完结了又要有下一生。

[三苦逼迫常无断,]三苦即是苦苦、坏苦、行苦,这是由八苦、六苦总摄起来而说的。[常无断]即为永远是这样,未曾断过。

[诸母情状与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说的是想到诸母有情的情况与处境,我们要发殊胜的心,发起为利益一切有情而成佛的殊胜心。这里面[思已]就是想过之后,要发为利益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心,如果我们这样想就能生得起菩提心。

下面是帕邦喀大师对这两个颂子进行了解释。

正如《入行论》中所说:“若仅思治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即得无量福。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以及《勇授请问经》所说:“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等,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那些如母有情常被剧烈痛苦的因位四瀑流:欲瀑流、见瀑流、有瀑流、无明瀑流,以及果位四瀑流:生、老、病、死所漂流。

[若仅思治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即得无量福。]这四句话的含义是这样的:假如我们想着自己要将一切有情的头痛病都治好,具备这样饶益有情的心,我们就可以得到无量的福。

为什么说仅是具备了饶益有情的心,尽管还没有行就能得到无量的福德呢?因为我们这样想就是意业的活动,意业只要一活动就种下了因,所以就培了无量的福德。这也等同我们的愿力,我们的愿力是天天想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也是意业活动,这样的意业活动同样种下了因。我们的身语二业所种下的因,都是在意识上种因,将来不管怎样的受生都要带着走。所以说虽然仅仅是想治愈诸有情的头疼病,因为是意业活动,不是虚的,同样是种下了因。意业活动在意识上种了因,身语二业也是在意识上种因,因此是同样的。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何况我们想要去除有情无量的不安乐的事情(这里的有情不是一个,而是所有的有情。),乃至于想成就一切有情,帮他们得解脱、成佛,生起这样的功德,像这样的意业活动功德好大啊!

[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假如菩提心的福德有颜色可见,那么将虚空中全都布满,你所生起的福德比这还大。因此,这里说能够生起真实的一念菩提心之功德,你所得到的福德遍虚空都容不下。说菩提心生福的功德大,是因为我们想着为那么多的有情而成佛;说菩提心忏罪的功德大,是因为我们想着将一切有情的罪业忏尽,想给他们福德,这就是因。因此对自己来说,生起菩提心后生福的功德大,忏罪的功德也大。

[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那些如母有情常被剧烈痛苦的因位四瀑流:欲瀑流、见瀑流、有瀑流、无明瀑流,以及果位四瀑流:生、老、病、死所漂流。]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四种因瀑流:欲瀑流就是欲界众生的贪著,有瀑流就是色界、无色界的贪著,见瀑流是我们见解中的错误,无明瀑流就是我们执实的心。以及由此而感得的生、老、病、死四种果瀑流。在这样的瀑流中漂流,就像在汹涌的河里被冲来冲去,我们能有什么好结果?

他们不仅在这四大河中漂流,而且被业索牢牢地绑住,就像手脚被绳子捆住一样。

如果我们被业力的绳索捆绑,这种业力的绳索不是普通的绳索,就好像是扯不断的绳子捆住了手脚一样,是无法解开的,简直没有希望解脱。

不仅如此,这种系缚之绳与普通的皮绳、毛绳不同,它们难断难解,好似铁索捆绑一样,如母有情就这样被关在我执的铁笼里。

业力的绳索是难解、难断的。我们大家从懂事开始到今天,都是被我执的铁笼所关住。我们什么时间才不执实?我从这里可以证明:有人碰了你一下,你马上就会认为不得了;人家说你一句不顺耳的话,你也会马上就受不了,这就是执著。如果不执著,别人说你说得再多,是他的事情,与你何干呢?但是假如你被我执无明抓住了,别人一说你,你马上会跳起来:“我就是这样啊!”这就是因为有了我执。如果没有我执,我的身体也是四大和合的,有什么关系呢?人家说他的,自己想一下:“与我无关。”就不会起执著。假如你想:“我怎么能被人说啊!他怎么能说我呢?!”当然一下就会觉得不得了,就会引起争吵,还可以引起打架,甚至动刀。这些都是有我执所引发的。

不仅我们大家(在座的菩萨除外)被关在我执的铁笼里,我们所有的母亲也同样被关在我执的铁笼里。

更有甚者,如果在白昼,这些如母有情尚可呼喊求救而存一丝希望。但这是夜晚最黑的时候,他们是在夜幕笼罩之下在大河中漂流,如母有情就是这样被无明的黑暗完全蒙蔽着,在无边无际的有海之中,生而又生,相续不断地受到苦苦、坏苦、周遍行苦这三苦的逼迫。

想到与自己的母亲在这样无救的情况下不断地受苦,我们做儿女的怎么能不心痛?当然应该引发让所有的母亲得到解脱的心。为了让所有的母亲得到解脱,我们除成佛之外没有其他办法。我们发愿成佛的目的不是自己成佛之后可以代替一切有情受苦,让他们得以解脱,而是自己成佛之后就可以告诉一切有情自己是如何得到解脱的,他们如能这样做,也同样能得到解脱。

引导一切母亲有情得到解脱,还有她们是否听话的问题,听话的就能接受佛法,很快就能生起善业,可以少些痛苦;那些不听话的还会不相信佛法。大家可以看看,现在不相信前生后世的人很普遍:“管他哟,死了就了!”他们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管我们怎样对他们说恶报如何恼火,他们根本不相信,只相信死了就万事都了结了。如果死了真的能了断一切,我们就不需要着急了,问题在于死了未必能了断一切!我们有来的地方就有去的地方,不相信因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相信因果的人就能慢慢地得到解脱,不相信的人只会一生比一生更糟。

像这种难以忍受的处境、局面,母亲有情自己这边是无以为计的,解救他们的担子就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现在既已找到解救他们的方法,就应思维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状,依次修习承担解脱之责的增上心等,努力设法生起大宝菩提心为要。

帕邦喀大师在这里用的就是[母亲有情]而不是[如母有情][如母有情]是汉人通常的用法,藏文的本意是[母亲有情]

[无以为计]是自己没有办法。既然母亲有情自己没有办法摆脱痛苦,我们做儿女的当然要挑起解救他们的重担。看到母亲有情如此地痛苦,做儿女的就不能不救,至少应该为母亲减轻一些痛苦。不这样就是在世间法上也说不通:母亲生病了在床上躺着受痛苦,儿女回家起码要给母亲递杯开水,在世间法上这都是应该做的事。

[我们现在既已找到解救他们的方法,就应思维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状,依次修习承担解脱之责的增上心等,]这里特别提出了[依次修习],也就是我们起始修行应该从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增上意乐的顺序依次修,没有增上意乐就是阿罗汉或辟支佛,有了增上意乐就是菩萨,区别就在这一点。

[努力设法生起大宝菩提心为要。]为什么这里用[大宝菩提心]一词?因为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所以菩提心就像成佛的大宝一样。[大宝]是汉语通常的译法,依藏文直译应该是摩尼宝,也就是求什么就有什么的宝贝。生起了菩提心就等于有了摩尼宝,一般人修了多年都不能起作用的仪轨,生起了菩提心的人只要念一遍就能起作用,所以就等于我们求什么就有什么。[大宝菩提心]是我们只能这样译,如果用[摩尼宝菩提心]一词,在意思上还显得弱了一些,依藏文的原意上应该是[如摩尼宝般的菩提心]。生起这样的菩提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没有菩提心就不是菩萨,就不能成佛,所以非常重要!

为生起菩提心就需先思维,为思维就需先听闻。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慈心;希望一切有情远离痛苦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悲心。比如为母极其珍爱的独子遭受重病时,他们的母亲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心里只想着若能找到一种迅速治愈爱儿痛苦的方法该有多好,这些想法在她心中相续不断,极为自然地明显生起。只有像这样才算达到生起大悲心的标准。

[为生起菩提心就需先思维,为思维就需先听闻。][思维]就是反复想成佛的道理,为了思维当然需要先听闻正法,知道生起菩提心有什么好处,怎样才能生起菩提心等道理。

[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慈心;]希望一切母亲有情具足安乐的心在自己身上能够油然生起,这就是慈心。什么时候我们的心上才有慈心呢?一定要每天在自己的心上都能油然生起愿一切母亲有情得乐的心,这才是有慈心了。

[希望一切有情远离痛苦之心明显生起时,即是悲心。]同上面所说的一样也是自己每天都油然生起愿一切母亲有情能够远离痛苦的心,这就是有悲心了。

慈心、悲心这两样是我们成佛所必需的。在修菩提心时慈心还要加两个字,叫做[悦意慈心],也就是我们像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独生子一样爱一切慈母有情。这样的慈心和一般所说的慈心还所不同,所以要加上[悦意]两个字。只有爱极了,才能想到给他们拔苦予乐。

[比如为母极其珍爱的独子遭受重病时,他们的母亲在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心里只想着若能找到一种迅速治愈爱儿痛苦的方法该有多好,这些想法在她心中相续不断,极为自然地明显生起。只有像这样才算达到生起大悲心的标准。]在孩子的病痛没有彻底解除之前,母亲的心始终想着怎样迅速治愈孩子的重病,这样的心念是不会中断的。在一切众生没有得度、还没有得解脱以前,菩萨的心里也都是这样的,他们每天都在惦念我们这些众生。做母亲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孩子的病痛没有治愈前,她们总是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睡梦中醒来就会想着孩子的病是不是好些了?赶紧看看孩子是不是退烧了,只有母亲有这样的体会。这种想把孩子的病尽快治好、彻底治好的心念,在孩子的病治愈之前,在母亲的心里是相续不断的。在我们众生没有得解脱之前佛菩萨都是这样一直牵挂着的,决不会放弃我们。在座的诸位没有一个人被诸佛菩萨放弃了的,因此我们要有信心:诸佛菩萨这样的爱我们,我们要成器啊!有他们这么大力量的帮助,如果我们不尽快努力,那就是自暴自弃!只有我们能够极其自然地生起这样的心,才算是达到生起大悲心的合格标准。

佛陀的教法中,修习大宝菩提心的方法有二种:一.七重因果;二.自他相换。随便修哪一种都一定能生起菩提心。修此菩提心的方法,既完全又正确,大地之上无与伦比者,即是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教法的心要——《菩提道次第》,所以应从这一法门修菩提心。

在整个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中,包含了那么多法,但心要就是《菩提道次第》。没有生起菩提心,其他的法尽管说得再好,都修不起功能,所以我们应该从《菩提道次第》中来开始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方法,简要言之,即先修[平等舍],其次依次修【知母】等。【知母】,【念恩】,【报恩】三者为【悦意慈】之因,【悦意慈】是【知母】等三法之果,同时又是【大悲】之因。

帕邦喀大师这里简单讲了修菩提心的方法,也就是先修平等舍心之后,依此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直到正修菩提心,我们应依这样的次第来修。

这里所要修的慈心不是一般的慈心,而是[悦意慈]心,就是有深爱一切母亲有情的心。这与单讲慈心有一点区别,要先生起爱他的心,就像父母对儿女的那种极为珍爱的心,才会生起给他们拔苦予乐的心。

[悦意慈]心是知母、念恩、报恩的果,有了[悦意慈]心才生得起大悲心。对一切母亲有情只有爱极了才会想到为他们拔苦予乐,才生得起大悲心。

菩提心是否有力,是由大悲心力量大小决定的。如果发觉难以生起悲心,你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作为生起的方便法门。如果你努力启请,修观自在之心与自心无别瑜伽,便能从中获得加持,这是一种极其殊胜的生起大悲心教授。另外还有一些甚深扼要,但不便在集会中讲。

[菩提心是否有力,是由大悲心力量大小决定的。如果发觉难以生起悲心,你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作为生起的方便法门。]菩提心有没有力量,需要看大悲心有没有力量,要看悲心的大小。如果我们感到大悲心总也生不起来,可以修《上师观自在瑜伽》,这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观修观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是诸佛菩萨悲心的总聚体,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加持,大悲心就容易生起。帕邦喀大师在这里为我们说了一种帮助生起大悲心的方法。如果我们想要好好修习,可以多念母恩,多念母恩才生得起报恩之心。

[如果你努力启请,修观自在之心与自心无别瑜伽,便能从中获得加持,这是一种极其殊胜的生起大悲心教授。]如果我们努力启请观音菩萨,那么修观音菩萨的心与自己修法的心就能合起。[无别瑜伽]就是相应并能够合得起,这样我们就能得到观音菩萨的加持。观音菩萨在不了义上来说就是观音菩萨;在了义上来说则是诸佛的悲心。如果得到诸佛悲心的加持,我们的悲心就容易生起,这是帕邦喀大师所说的帮助生起大悲心的一种殊胜的教授。在没有得到这样的教授之前,大家可以多念母恩,多思维母亲的功德,多思维母亲对我们的好处,也有助于我们生起大悲心。

[另外还有一些甚深扼要,但不便在集会中讲。]帕邦喀大师还有其他的一些殊胜修法,但在大庭广众讲法和传修法是有些区别的,所以帕邦喀大师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传那些修法。一般在大庭广众下只能讲道理,讲应该怎么做,在真正具体修时还要有殊胜的方法,所以上师要另外传修法大家看《菩提道次第》里面的【马车】,那就是修法。

我在康定曾得到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单传的菩提心的修法,我想将这些修法贡献给你们大家,在这一部分讲完之后,我要给大家传上师传给我的菩提心的修法,也就是用什么方法修菩提心,怎样才能生起菩提心。大家要天天至少想一遍,这并不难。如果天天想一遍,我们就能消无量的罪业,也能生无量的功德,同时对生菩提心的方法也一天天的熟悉了。

如能生起【大悲心】,便能生起承担利他之责的【增上意乐】,由此即能生起菩提心。

没有菩提心,连自了的事都做不好,哪里还能想到为利有情愿成佛?没有增上意乐就生不起菩提心,有无增上意乐就是那些声闻缘觉与菩萨的区别,区别仅在于此。能够生得起增上意乐,心相续就发生了变化,就将变成大乘的相续,将来的最终结果,无论需要多长的时间,都是要成佛的。只要我们的菩提心真实生起了,二乘人见了我们都要礼敬。他们不是礼敬我们的功德,我们的功德比起他们差得太远了,连给他们提鞋的资格都不够。但是我们真实生起了菩提心就一定能成佛,他们却没有这个资格,所以那时我们受他们的礼拜都没关系。就像皇太子年龄再小,宰相见了称其为千岁都没有关系。

在修平等舍之时,先观一个非亲非仇的中庸有情在自己的面前,消除贪?,令心平等。然后观二个人在自己面前:一个是你最奇爱的亲友,另一个是你最讨厌的仇人,次思这位亲友在过去无数生中,曾是你的仇人并伤害于你;这位仇人在过去无数生中,曾是你的亲友并惠助于你,这样来消除贪?令心平等。

帕邦喀大师在这里将道理和方法都讲了出来,我们要天天这样想,才能起到让自己的心消除贪?、生起平等的作用,单是懂这个道理是不能起作用的,所以我们应该依照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传的菩提心的修法天天串习、天天思维、天天想,才能逐渐生起菩提心。

然后应思,一切有情,从他们自己这边来讲,都想要快乐,是平等的,都不要痛苦也是平等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曾作过我的亲友和仇敌,同样是平等的,所以我到底应该贪爱哪个??恨哪个?你必须这样思维,直至对遍虚空的一切有情生起平等心为止。

这段话叫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思维平等舍心:一切有情想快乐是平等的;一切有情想远离痛苦是平等的;一切有情都曾经是我们的亲人、都曾经是我们的仇人,这也是平等的。因此我们想想:应该爱哪一个?应该恨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嘛!这就是修平等舍心的方法。

第二修知母。如配合《释量论》中所说的成立心智无始的正理而修,对生起【知母】帮助极大,所以在此略说一下。

[心智无始]就是说我们的心流自无始以来是相续不断的:今生的心流是自中有而来,中有的心流是自过去生中来的,过去生中的心流还是自其中有来的,这样一直就可以推到无始。这就像世间法所说的一句话: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你可以说:没有鸡哪来的蛋呢?这个话是对的。那么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鸡是由蛋孵化而来。这样一直推下去可以推到无始,就是找不到第一个的起源。我们还可以想到大梵天,他说人都是他所造的,我们反过来可以问:他又是哪一个所造的呢?因此他所说的不可信。《圣经》上说:上帝拿泥巴捏成了亚当和夏娃,后来就有了我们,那么上帝又是哪一个造的呢?所以这些都不是究竟的。

因为向回推无始是找不到头的,所以我们都曾经受生了无量次;因为每一次受生都有母亲,所以我们母亲的数量是无量的,从这两个道理我们就能相信一切有情都是母亲,因为这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字。按佛经上所说的,没有哪一趣我们没有受生过,也没有哪一个地方我们不曾受过生,所以没有哪一个有情不曾做过我们的母亲,这是因为心流找不到始。既然心流找不到始,那么我们的母亲也多得无法计数,我们从这个道理来思维,就可以认识到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亲。[知母]就是认识到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亲,都应该是我们爱不够的,这样我们的心里就可以承许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

就像你今日之心是昨日之心的延续,今年之心是去年之心的延续一样,你今生之心是前生之心的延续,前生之心是再前生之心的延续。你可以像这样无限地追下去,【在这之前我没有心】的上限是绝对找不到的,故能成立心智无始。

这段话是帕邦喀大师对[心智无始]这个道理的解释。因为找不到[在这之前我没有心]的地方,所以心智的起始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因此我们的心流就是相续不断的。

这样的话,我的轮回也必然是无始的,所受之生也一定是无边际的,我未曾受生之处一个也没有,而且无数次地在同一个地方受生。没有我未曾受过身的有情种类,而且也是无数次地受同一种身,单受生于狗一项,也是无法以数字计算的,每一类有情都一样。

所有我们能够见到的和见不到的有情种类自己都曾受生过。我们可以看到猪的一生都那么恼火,其实每个人都曾无数次地受生于猪。同样,我们过去都曾经受生过帝释梵天,并且不知受生过多少次。像转轮圣王那么大的福报,我们也同样有过,但却只是成就世间,不知道要断烦恼、断三恶道,脱离轮回。我们心识里种下的世间种子,是无量无边的,各种好种子心里都有,各种坏种子心里也都有,下一世如何受生就要看我们的缘:坏的缘先来了,坏种子就要先感果;好的缘先来了,好种子就要先感果。

我们过去生中曾无数次受生于狗,这个数字同样是算不出来的,而且每一类有情都是这样。世界上每一种有情我们都曾无数次受生过,并且无论好坏都曾受生过无数次。在我们的心识里什么样的习气都有,看我们今生的遇缘,有什么缘,就现起什么样的习气。

所以,未曾作过我母亲的有情一个也没有,每一个有情又绝对是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母亲,单是人身一项,作母亲的次数就无法估算。

这句话是说:没有一个有情不曾做过我们的母亲,而且单是给我们做人身母亲的次数,就是数不清的。

这样不断地修,直至生起有力的定解:每一个有情都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母亲。

我们必须天天不断地这样想,这样思维,一直到心里真正能够承许每一个有情都是自己母亲,就达到了修佛法中要求的[忍]。一个法修到在自己心里承许了,而且是真正承许了,这就叫[忍]。不是今天我修了一个法,我忍得一切痛苦了,那只是粗略的。只有这个法在自己心里心安理得地承许就是这样的,只有修到这样的程度,才是修法的[忍]。开始修法我们要克服一切痛苦,坐得腰酸背痛、脚都麻木了,那只是初步的;要紧的是法在自己的心里真正生起就是这样、确实是这样、不会不是这样的,才达到修法的[忍]。加行道里的暖、顶、忍中的[忍],就是这个东西。比方说我们今天学习佛法,听了很多教授,回去想哪些自己能完全相信了,哪些还不能完全相信,能完全相信了才是安忍;还不能完全相信就没有达到安忍的水平,只是知道了这样的说法,有了一些新的见识而已。

上面是说得是修[知母],下面说得是修[念恩]。

其次修念恩。以我今世的母亲为代表,从我住胎开始,阿妈就像一个病人一样,要作种种的苦行,以避免任何可能对我的伤害,小到所进的食物。在我住胎的九个月另十天期间,母亲对待自己的身体就像对待病弱者一样,连迈步也要踌躇。

在这方面男人只能看到,没有体验,如隔岸观火一样,毕竟与亲临火灾现场不同。只有作母亲的才有体验:怀孕不是件舒服的事,怀胎十月期间母亲是坐立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也不是;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就算是吃一点食品,她们也要先考虑是否对胎儿不利;她们对自己的身体十分小心,生怕影响胎儿成长;她们走路十分谨慎,避免不慎摔倒造成胎儿夭折;可以说母亲从知道怀胎开始,就是她们苦受的开始,要一直到分娩、满月、身体复员后才算解脱住胎的痛苦。分娩之后母亲带孩子的苦受又开始了。一直到孩子有了工作以后,做母亲的还会想:孩子的工作是不是做得好?不知道领导是否喜欢他?等等问题;一旦听说孩子受到领导的批评,母亲的心又开始为孩子忧虑了;直到孩子可以独立工作了,母亲还在期盼着他事业有成。知道孩子工作做得好,母亲为他高兴;知道孩子事业上遇到挫折,母亲为之忧虑。

我不是说男人不好,男人大多不如女人爱孩子,母亲爱孩子是发自肺腑的,孩子再调皮都要设法让他改掉毛病;父亲则不然:他们要求孩子就要这样做,不这样做就要骂他,甚至揍他一顿!过后就算了。

在她生我的时候,母亲虽然遭受剧烈地疼痛,但她仍像得到如意宝般的欣喜万分。

做母亲的都是这样的心:尽管历尽痛苦才生下孩子,生下孩子之后她首先是问孩子好不好,不会问自己好不好。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爱惜,无论是儿是女都喜欢,如果生一个儿子就更加喜欢,就像生了一个皇太子那样高兴,因为汉人有传宗接代的说法。只有母亲才有这样的心,男人对儿女则没有这样的心。

在当时,我除了啼哭和晃动手臂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无可奈何,是个哑巴,瘸子,只不过像个红嘴雉鸟而已,然而阿妈却以十指捧玩,用她的体温温暖我,待我以慈爱的微笑。

婴儿刚出生自然什么也不懂,他什么都没接触过,除了感到粗糙之外,什么都感觉不到。无论给他穿什么衣服,都只感到粗糙,都不如在母亲胎中那么舒适、细润。婴儿除了哭之外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因不会说话所以只会哭。大人给他做什么都是无可奈何,他不会站立、走路,就像一只不会飞的小鸟,像一个蠕虫,随大人摆布。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是十分的喜爱:看着怀里的孩子,她会自己笑起来;尽管孩子不会说话,会在母亲身上大小便,但母亲还是十分疼爱;如果孩子大便,来不及拿纸时母亲会用手指给孩子擦拭,只想着让孩子舒适些;万一孩子夜里尿床,母亲会将孩子移到干的地方,自己睡于湿的地方,这些都是只有母亲才做得到的,父亲是做不到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无论自己吃什么苦都无所谓。父亲虽然也爱自己的孩子,但不如母亲爱得那么深,他往往只关心孩子大的方面。只有母亲才关心孩子的细微之处,她的心整天都在孩子身上,就是在上班心也在孩子身上,下班立刻慌里慌张赶回去看看孩子怎么样了。父亲一般只会嘴上说说,但爱的最关切的只有母亲。

母亲用喜悦的眼睛注视我,用她的嘴唇擦去我嘴上的鼻涕,用手拭净我的屎尿,亲口把乳粥等食物喂入我口中,尽她最大的努力保护我不受伤害和给予帮助。

这样的事情母亲都曾做过,冬天婴儿大便了,如果草纸不在手边,母亲会先用自己的手指擦净孩子的屁股,给他盖好被子,不要使他着凉,然后再去取草纸处理一切。无论孩子需要什么,母亲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这些也是父亲做不到的。

在那些日子里,我的苦乐好坏一切都要指望她,我的所有希望只能依赖一个人:她就是我的母亲。如果那时没有母亲的养育之恩,我恐怕连一个时辰都活不到,除了给鸟、狗等吃掉外,没有生存的希望。每天不下一百次地保护我不出意外,母亲有如此的恩德。

母亲养育之恩除了抚养还有教育,她是儿女的第一个老师,教他们说话,教他们走路。没有母亲的保护,婴儿怎么活得下来?母亲从早上一醒,就怕孩子出意外;一直到晚上睡着了,都在警惕孩子受到伤害,做过母亲的都是这样的情形,所以我们要念母恩。

在我成长的时候,她又不顾罪、苦、恶名,为我筹备所需之物,把自己舍不得用的所有钱物都交到我的手上。对我们这些有出家修行缘分的人来说,是母亲毫不吝惜地拿出财物,作为必要的花费,安排我们入寺,从那时起,只要有需要,她都会倾囊资助。这种恩德实在是无量无边的。

母亲为了孩子,只要能做到她都会竭力为孩子去做,哪怕背恶名、造罪业都无所顾惜。母亲给儿女钱时毫无舍不得,但她对自己却舍不得多花一点钱。藏区出家和汉地不同,僧人出家之后的一切需要都靠母亲的支持,这和汉地是完全不同的。藏区的寺庙僧人的所有生活所需都靠家里母亲供给,汉地虽不是这样,但出家人也是要靠家里母亲供应一些钱物,母亲都会设法带一些钱物给出家的儿子。藏区要安排儿子出家,要给寺庙一定的供养,要给儿子准备些生活必须品,这些都要靠母亲操办。那里可不像咱们汉地,想出家了一个人到庙里去,庙里会给你换上袈裟,会安排你食宿,像昭觉寺的清定上师还会给出家人发一点津贴,藏区可没有这样的事。在藏区只要出家的儿子需要,母亲花完所有的积蓄也在所不惜。母亲在这方面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今世之母不仅在现世恩养于我,在我众多的前生中,也曾以大恩一次又一次无数次地养育我。不仅是今世之母,一切有情在前生都曾是我的母亲,像今世之母恩育我一样,全都对我有大恩德,只不过是因为生死的变迁,现在互不认识而已。

我们今生的母亲都是过去生中曾经养育过我们的母亲,她生养我们决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少次养育过我们。过去生中的母亲和今生的母亲一样养我、育我,养是提供给我的生活需要,育还含有教育的意思。今生的母亲对我有多大的恩德,过去生中的母亲也对我有如是大的恩德;今生的母亲对我有多生的恩德,过去生中的母亲也对我有多生的恩德,只不过由于彼此都换了身体,所以现在互不相识了,我们要生起这样的心量。

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能知道过去自己的母亲该多好,免得像现在这样见面互不相识。”不要认为没有这样的可能,学佛法之人都会知道,在六种神通中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宿命通功能的人知道过去生中的事情。比如谁是自己过去生中的老朋友、谁是自己过去生中的母亲、自己曾经是过去生中哪些人的母亲等等。只要我们照着佛法认真地修,就会生起这样的功能。要得到宿命通首先需要得定,只有得了定才靠得住。现在偶尔现形的都是潜伏意识之现形,是靠得不住的、不稳当的。只要我们好好修,最大的感觉就是法修到最熟的时候,有时突然会知道今天将有什么事情发生,今天将有谁会来。得到这样的功不需要到下辈子,今生就能得到。只要自己好好修,是会发生这样的事的。如果我们修好了,心里就不能想世间的安乐,只要一想就会来。比如今天想吃巧克力,明天就会有人给自己送来。

这些可不是神话,是可以办得到的。当年海公上师在净慈寺时,管伙食的僧人对上师说:“上师,明天就没有粮食了。”海公上师说:“没关系,明天会有人送来。”管伙食的僧人心想:哪里会有人送来粮食?但是上师说有,自己不敢说不对。到第二天上午真的有人送了米来。这就是说只要很好地修,今生就能产生这样的神通。一般人认为这不得了,是奇异功能,其实每个修学佛法的人都能产生类似的神通。但是我要告诫大家:如果有了一点功能是不能拿来宣传的,一宣传就没有了。就像蒸饭没有熟就不能揭锅盖,一旦放了气,再怎么蒸都是夹生的。自己有了功能要保密,只能在自己的上师面说,除自己上师之外,不能对第二个人说,否则功能就不会有了。

现在我们只要看一看任何动物的情况,比如狗、麻雀等,它们都慈爱自己的子女,都有养育之恩,由此便不难想象自己以前曾受过的恩德。

每一种动物都爱自己的孩子,连老虎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这种母子之爱、父子之爱都与人相同,虽然见老虎等猛兽见了人是那么地凶猛,可却不曾吃自己的孩子。动物之间都是相互残食,可再凶猛的动物也不会吃自己的孩子,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自己以前的母亲对自己的恩德。

其次修报恩,从无始以来,像这样一次又一次恩育我的如母有情们,被上面讲的四大河流冲到轮回大海的漩涡之中,连续不断地遭受三苦等苦,处境极其困难。

上面所说的是念恩,知道母亲的恩德当然要报恩了。这里所用的[恩育]二字意思是以大恩来养育我们。[四大河流]就是前面所讲过的欲、有、见、无明四大因瀑流和生、老、病、死四大果瀑流。在这样的瀑流中,人简直没有一点自主,都被业力所驱使。在三苦后面的[等]字包含着六苦、八苦。平时我们没有仔细想过,其实只要认真地仔细想过,就知道轮回中的苦受是非常恼火的。现在大家只觉得心里苦,但还没生起确实苦的心念,这两者是有分别的。我们只有依佛法生起定见之后,才能生起确实苦的心念。大家现在只知道自己心里苦、身体疲劳等苦,却不知道这就是苦的真实自性,如不设法解脱,苦还会不断地来。

举一个现实例子:比方说今天下大雨、大雪了,自己披上雨衣也要去上班,不是今天下过了以后就不下了,以后还是要下大雨、大雪的。如果我们不知道苦之自性,只知道今天有苦,不知道以后还会继续有苦,不知道苦总是要继续不断来的。如果我们能想到苦受天天如是、年年如是、生生无限制地如是,就会想要得解脱了。如果我们没有生起这样的见解,只知道现象:“今天苦啊,下雨将我全身都淋湿了!”湿了衣服换件干的就是了,但不会想到这样的苦明天还会来、后天还会来,还会无穷尽地来。如果这样想了就会想该怎样避免再受这样的苦。以世间法来说:“自己想方设法去买辆汽车,下雨开汽车上班不就免得被淋湿了?”但是你没有想到,就是下雨开汽车上班也还是苦,在钻进汽车之前不还是要被雨淋湿吗?,还是无法得到解脱。只有如何不造受苦的因,才能不感苦果,这就是深一步的。世间人叫苦都是表面的,苦过了就忘记了;虽然苦再来了还是要叫苦,但过了之后又忘记了,心里没有起感动。能够让我们心里起感动就是知道苦是无止境地来,想到无止境的苦我们才会害怕,没有想到苦是无止境的来,心里怎么会害怕呢?

我作为她们的儿女,现在有了解救她们出离轮回苦海的方便,假设我袖手旁观无动于衷,那是再没有比这更下贱与更无耻的了。

[方便]就是方法。[下贱]就是太不够人品、太无耻了。只知道为自己,不知道为过去生中母亲的人,若以世间法来说,这样的孩子还算是孝子吗?只能是忤逆不孝的儿子,怎么不可耻呢?

现在我虽能给予她们各自所喜爱的东西——衣、食、住处、被褥等等,但这些只不过是暂时的轮回乐,最上的报恩应该是将她们安置于究竟的快乐中。所以要想:“应让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

[暂时的轮回乐]其本质还是苦,[究竟的快乐]就是成佛。一定要修到究竟圆满,功德圆满,罪恶清净之时,才是到了常乐不变的快乐之中,而这只有佛才能做得到。

[应让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乐,远离一切痛苦。]这是对我们的起码要求。这里面含有慈心和悲心:愿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乐是慈心,愿一切有情远离一切痛苦是悲心。有了慈心和悲心才能生得起菩提心;没有慈心和悲心就不可能生得起菩提心,也肯定生不起菩提心。

这些有情连有漏乐都没有,哪里会有无漏乐?她们自认为的快乐在本质上纯属变化了的痛苦。她们虽希求想要的快乐,但不知道修善——乐之因,虽厌恶不想要的苦,但不知道断恶——苦之因,她们的取舍正好颠倒而行,所以我的这些老母有情皆为痛苦所压迫。

[这些有情连有漏乐都没有,哪里会有无漏乐?]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一般人不知道善恶取舍,世间的安乐他们还有很多未曾得到过,世间的痛苦他们也都未曾离开,又怎么能知道没有烦恼的事情呢?要度化这些有情就困难了,不是那么简单。他们连求得暂时的世间安乐之心都没有生起,怎么会想进一步求得解脱生死的安乐、求得成佛的安乐?那是他们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也不会有这样的需要。我们学修佛法之人是看到佛的教授之后才知道要求得究竟的安乐,那些对于佛与佛经听都未曾听说过的有情,又怎么能知道求得究竟的安乐呢?要去度化这样的母亲有情,没有慈心、悲心是做不到的。

比如一个母亲见自己的小孩就要掉下坡坎,为了怕孩子掉下去就赶紧跑来拉住他,调皮的孩子却想挣脱母亲拉他的手,拼命向相反的方向使劲,大家想想母亲此时是什么心情?现在很多人就是这个样子:三恶道很痛苦,他们好不容易才挣脱出来得了人身,佛说:“你们赶快趁着得到人身赶紧修行吧!”可他们却说:“不忙哟,我还要再掉下去一次,尝尝是什么滋味!”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却不知道珍惜人身,就是不怕再到三恶道去一次!

有个典故这样说:观音菩萨度众生,度到无可奈何时就流下眼泪,他当年在阿弥陀佛面前是发下了愿的:我如果对众生有了退转的心,就让我的头裂成一千块!当观音菩萨退心之时,他发过的誓言就成熟了,他的头立刻就裂开了。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的老师,上师爱弟子与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见弟子这样他就加持弟子变成了千手观音。这就是说具有大悲心的观音菩萨度有情都这么难,也会退心。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慈修悲,我们只有将心修到坚韧无比,强有力了,将来度生的时候才不会退心。学大乘佛法的人如果退心当然一下子就退到小乘去了,那么他的路就只有去恶趣一条,因为他欺骗了一切有情。今天你对有情大声疾呼:我来度你们来了!可过几天你又说:我不干了!这不是欺骗有情吗?你有这样的因,虽说从大乘退到小乘,却得不到小乘的果,而只有去三恶道。后面讲菩提心时就会谈到这些。

我们要将自己的心修成为利益遍虚空一切母亲有情而一定要成佛的心,如果没有慈悲心是做不到的。度众生比母亲教一个小孩子初学走路还困难,孩子站还站不稳,既要走又会跌跤,母亲教他走路时是什么感觉?诸佛菩萨度众生就是这样的。我们修学佛法的心退转了就像学走路的小孩子绊跤跌在地上一样,我们这些有情有的被佛菩萨扶了一下就上去了,退了心就掉了下去。

有的人开始佛法学得很好,后来去学了*轮功,就退转回去了。有的杂志将*轮功说的不得了,说信*轮功比信释迦佛还好,因为他们比释迦佛还高些,他们自以为比佛还聪明,有些东西佛都不懂只有他们才懂,他们从根本上不承认佛是一切智。其实他们才是无等至高无上的邪见!这些人是要堕阿鼻地狱的,要将地狱坐穿了,因为谤法的罪是最大的!学佛法之人最怕的就是走了邪路,跌进这样的阴沟里面。一旦跌入这样的阴沟,就永远也爬不起来了,贤劫千佛都过完了,他们还在阿鼻地狱里面转!就算是进到饿鬼道,让他们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这样过上几万万年,是个什么味道?我看到杂志上将*轮功拿来分析就忍不住要笑,那是些狂妄得不能再狂妄、自大得不能再自大的人,他们要将太虚空都挤爆了,因为他们还要再大些。*轮功是十足的歪门邪道,被那些东西沾染了就相当于身上沾了镪水,身体不可能不受伤。我们学佛法不仅要修正法,还要防止这些东西来感染干扰我们,一旦被这些所干扰,我们修正法所得的一切功德就都消失了。我们防备这些东西要比防镪水还要仔细,一旦被沾染就要遭殃。

[她们自认为的快乐在本质上纯属变化了的痛苦。她们虽希求想要的快乐,但不知道修善——乐之因,虽厌恶不想要的苦,但不知道断恶——苦之因,她们的取舍正好颠倒而行,所以我的这些老母有情皆为痛苦所压迫。]什么是[变化了的痛苦]?因为人们通常认为的快乐马上就在变坏,是坏苦所摄,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能是加深自身的痛苦。人们通常的作法与正确的善恶取舍相反,他们是以生苦的办法去求乐,所以总是被痛苦压得气都喘不过来。从世间法上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人们本来应该以正常的方式从事经营,该挣多少就挣多少;有些人偏偏喜欢违规违法,搞歪门邪道,搞假的东西,以此挣更多的钱为自己享乐,可一旦被政府发现就会来查处,没有查到他们是侥幸逃脱,只要查到了就要算他们的总帐,他们就什么本钱都没有了,再也得不到安乐。

【一切母亲有情如果具足安乐与安乐的因该有多好!愿她们具足!我要让她们具足!一切母亲有情如果远离痛苦与痛苦的因该有多好!愿她们具足!我要让她们具足!】

这段话的前一部分就是我们修四无量中慈无量的心:愿一切母亲有情具足安乐,我愿她们得到安乐,愿上师三宝加持我让她们具足安乐,这就是修慈心。后一部分就是修悲无量的心。

你在这二种想法中不断地修习,便能生起强有力的【慈心】与【悲心】。

西藏早期的的菩提心修法都只知道由修四无量来修菩提心,后来阿底峡尊者在金州大师面前求得[七因果言教]与[自他相换]两种教授来修菩提心,宗喀巴大师将[七因果言教]与[自他相换]二两种教授合一来修,这样就更为殊胜。大家今天能得到这样的法露,得到这样的修法,是宗喀巴大师的大恩大德,不然我们只有按照修四无量的方法来修菩提心了,所以我们大家要高兴。

过去的大成就者都是以修四无量的方法来修菩提心,帕邦喀大师这里所讲的修慈无量和悲无量的方法,是宗喀巴大师的修菩提心的方法,也就是将阿底峡尊者的[七因果言教]与[自他相换]两种修法合一而修,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前没有依[七因果言教]而修菩提心,也没有依[自他相换]而修菩提心,只有以修四无量心来修菩提心。我们现在能依宗喀巴大师的方法修菩提心,大家一定要感恩,要感过去的大成就者的恩德,不然像我们这样的初业有情今天无法知道该怎样修菩提心。尽管我们大家的智慧、福报都差远了,但现在还能得这样殊胜的教授,都是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的恩德!

有些人可能会想:“我何必要挑起利益一切有情这付重担呢?能引导有情的佛菩萨多得很哩。”这种想法是绝对不正确的,而且是很下贱和很无耻的,就像在今世指望别人的孩子来解决自己母亲的饥渴等苦一样。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担子只能落在自己的肩上。

有人这样想:“这些事情是与我的修持无关,是其他佛菩萨的事情,我何必去抢着做呢?我现在只求自己得解脱的事多省力啊。”帕邦喀大师说这样的想法是绝对不正确的,而且很下贱很无耻。不报母恩还不下贱?就是以世间法来说,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个忤逆的儿子,忤逆之子当然是下贱的。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担子当然应该落在自己的肩上,你总不能说:“我的母亲很恼火、很痛苦,你们来帮我报母亲的恩吧。”这不象话嘛!因为自己曾经受到过母亲养育的恩德,当然应该自己报恩,怎么能推给别人那?

一切有情都是相同的,从无始以来多次当过我的母亲,而且那时全都像今世的母亲一样,以大恩德抚育我。所以,回报她们的恩情不关别人的事,不能把责任推到其他佛菩萨的身上,而要自己独自肩负起来。

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切有情都是我的母亲,也是佛菩萨的母亲,他们当哥哥多做些事情,让我这个作弟弟的轻松一些不行吗?”大家不能这样想,如果照这样的想法一推,自己感恩的心就减弱了,报恩的心也减弱了。

现在社会上有这样的现象:独儿、独女的父母往往可以被照顾得很好,如果孩子是两弟兄的话就不行了,这个月该弟弟,下个月该哥哥,总是想法推三推四,不愿自己赡养父母,大家万不能有这样的心理。现在这样的情况很多,年轻时不觉得,人老了之后如果自己有钱还可以放心,孩子会经常来照顾,但也是千方百计要钱。老人有实用价值的时候,家里人都还愿意接纳他们,假如没有了使用价值那就麻烦了:子女之间会想尽方法推三推四,像甩包袱一样,就是不愿自己多尽一点赡养的义务。老太婆和老大爷相比,老太婆还算受欢迎,因为她们可以做饭,可以带孙子、孙女;老大爷则没用处,除了出去喝茶打麻将,没有其他用。

所以,我不指望他人使有情具足安乐和远离痛苦,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具足一切安乐,也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远离一切痛苦,由我一人将她们安置于上师佛位。在这种想法中猛力地修习,便是修【增上意乐】。

[不指望他人使有情具足安乐和远离痛苦]就是我不能由别人来做这样的事,因为既然是我自己的母亲,怎么能让他人去做该我做的事呢?[由我一人使一切有情远离一切痛苦]是大悲心,[由我一人将她们安置于上师佛位]是大慈心。[在这种想法中猛力地修习]就是以这样的心念天天想、天天想,直到生起了决定见,这就是修[增上意乐]。这个[增上意乐]很重要,二乘人和大乘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有无[增上意乐][意乐]就是心)。没有增上心的不管他修得再好也是二乘人,不是辟支佛就是阿罗汉,连自利都不圆满,更不要说利他了。有增上心的人到最后成佛的时候才能做到自利、利他双圆满。因此,我们学修佛法无论如何都要将增上心生起,能否生起菩提心的关键也在于有无增上心,没有增上心最多就是二乘之人。前面所讲的一切,声闻、缘觉、辟支佛、阿罗汉都具有那样的心,并且还有功能但是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增上意乐]

“要将所有有情都度完,而且由我来负责,我非要成佛度完一切有情不可!”这就是增上心。这样的心修真了之后就一定成佛,不再有其他的路可走。缺了这样的心,再修也只能是小乘,大乘与小乘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有无增上心。

我虽能生起这样的心,但目前的事实是,不要说是一切有情,我就连引导一个有情的能力都没有。那么究竟谁有这种能力呢?这种能力唯有佛才具足,其他的谁都没有。如果我也能获得佛位,那么就能究竟自他二利,每一种身语意事业光明皆能利益无数有情。

以我们现在的水平来说,不要说引导一切有情成佛,就是引导一个有情成佛也做不到。反过来说,我们连自己成佛的功能都没有,当然说不上引导一个有情成佛了。这是因为没有因,没有想引导一切有情成佛的心,本人还没有想成佛,哪里有成佛的因呢?

[那么究竟谁有这种能力呢?这种能力唯有佛才具足,其他的谁都没有。]其他的任何有情都没有度一切有情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惟有佛才具足,才圆满。一般人认为有情是指没有学修佛法的人,其实一切没有成佛的,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在内都是有情。他们是有情里面的圣者,我们则是有情中的凡夫,不能说因为他们是圣者,就不属于有情了。我们修学佛法时有这样的愿心:“我愿将一切未得度者都度尽。”未得度者中当然包括那些生起了出离心、菩提心、空见功能的菩萨,我们若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成佛之后他们都将是我们度的对象。我们总不能说:“这些有情让别人来度吧。”他们也需要得度,我们怎么能将度化他们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呢?

[如果我也能获得佛位,那么就能究竟自他二利,每一种身语意事业光明皆能利益无数有情。]假如我们能够成就佛位,自利和他利都能究竟圆满,成佛之后除了身语意之外,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能讲经说法,自己所放出的光明也都能讲经说法。佛身上的光照进地狱里面去,热地狱都要降温,寒地狱都要生暖,这是做得到的。在座的各位成佛之后,都有这样的功能。成佛是在自己的心上种因所感的果,成了佛就有这样的功能。这里所说的都是我们能够做得到的,如果是做不到的,释迦佛不会让我们这样做。

所以,为利一切有情,我要尽自所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这种佛位。以这样的思维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

大家要在心里这样要求自己:“我就是一定要尽快地成佛!”怎样才能快呢?要生起菩提心;怎样生起菩提心呢?要先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怎样生得快?要舍三世的贪著,要很好地依止上师,依上师的教授,要依次第生起的方法,才能生起出离心。

简单一句话:我们现在学《三主要道》就是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们从思维世间有情的苦开始,修知母、念恩,生慈心、悲心,直到愿意为一切有情而成佛,将这些都修好了之后就是世俗菩提心,这属于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则包括六度四摄,六度里面有证空性,将六度四摄修好了,将空性证得之后,其他的五度就是我们的福资粮,智慧度就是智慧资粮,这两种生起之后,我们的愿菩提心就圆满了,那么我们的行菩提心也就圆满了。我们的菩提心其实没有变,是由于证得空性之后,世俗菩提心就变成了胜义菩提心,那时候我们的慧将相当圆满。由行菩提心做了前五度,我们同时也培了无量的福德,福就圆满了。有了这两样就达到了《菩提道次第》所要求的,生起了胜义菩提心。

具有胜义菩提心的人不用自己说要学密法,诸佛菩萨都会跑来劝他修密法,根本用不着担心没有方法修密,自然会有殊胜的因缘出现。你具有什么样的因缘,是应修父续的法还是修母续的法为好,佛自然会给你那种修法,你拿去修就会修得很容易、修得很快,就能做到十六生成佛,乃至快到一生成佛,甚至快到三个月、一个半月成佛。但是这些都要是要前面的基础都修好了,要将《菩提道次第》都修圆满了之后才能做得到,如果《菩提道次第》没有修圆满则做不到。单是发愿没有作用,要通过认真实修、生起了功能之后,这些才能办得到。

修菩提心时,如果想:“我如能成佛,也能自动地兼带成就自利。”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中说这对不堕小乘极有益处。

这是自然的,既然已经成佛了,自利当然圆满。大家千万不要作自了汉,在宗喀巴大师看来修大乘法之人改修小乘都属于下堕,因为他从开始教我们的就是如何究竟成佛,我们如果不再照他的方法做了,怎么不是下堕呢?

这里我顺便讲一个故事:一天,阿底峡尊者的一位朋友自印度来了,他们通夜交谈都没有睡觉,而且阿底峡尊者还在不时地大笑。第二天弟子问他为何谈得那么高兴,还要大笑?阿底峡尊者说:我觉得很稀奇:从印度来的消息说修喜金刚的一个人得到了小乘的果,这不是太稀奇了么?。修大乘法之人退菩提心通常要堕地狱,此人不仅没有堕地狱,反而得了小乘的果,所以阿底峡尊者觉得很稀奇,听了自然要发笑。这个故事里面有两重意思:一是修大乘法之人不得退成小乘;二是此人毕竟没有离开佛的教导,所以能够不堕地狱。阿底峡尊者为此二者感到很稀奇,所以才彻夜交谈不睡,且不时大笑。

这里我们要注意:[这对不堕小乘极有益处]是宗喀巴大师的看法,我们学大乘法之人如果退成自了汉,在宗喀巴大师看来就是下堕,下堕可不是一句话,因为退了菩提心是要堕地狱的。

【七重因果】教授的头三个是修【大悲心】的基础。【悦意慈】是这三者之果,所以不必另说修法,但在该阶段应修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的慈心。

[七重因果]的前三个教授即为知母、念恩、报恩,这三个教授是修大悲心的基础。离开了这三样,大悲心就无法生起。因为必须先有了知母、念恩、报恩的心,才有可能生起大悲心。

[悦意慈]和普通的慈心有所不同,加上[悦意]二字,就是像爱自己儿女的慈爱之心一样的慈心。这种悦意慈心是世间一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所具有的心理,因此[悦意慈]和通常的慈心略有不同,是像爱自己子女一样的慈心。要生起知母、念恩、报恩的心才能够爱他们,[悦意慈]是这三样的果,所以用不着再另外说修的方法。但在这一阶段应该修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乐的慈心,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愿一切母亲有情具足安乐,我愿她们得到安乐。”我们怎么能使其他的有情得乐?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告诉其他有情如何得乐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在修慈心。

【慈心】、【悲心】、【增上意乐】三者,都是希求利他之心,真正的菩提心是此三者的结果。【道次第】的下、中士道是发心的加行,修菩提心法是正行,诸结行类是其学处。

[慈心]是我愿其他有情得乐,[悲心]是我愿其他有情离苦,[增上意乐]是我愿成佛以救度一切有情,此这三者都是希求利他之心。我们学修佛法就是希望一切有情得乐、希望利益一切有情,以及自己要成佛这样的两分心都具足了,才能生起菩提心。如果这样的两种心没有都具足,就生不起菩提心。当我们修利他之心到最圆满之时,就生起了增上意乐:“为利益一切有情我愿成佛。”到这时才可以说我们的利他之心圆满了;再加上一个我要成佛的心:“我愿为一切有情而成佛,不是只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成佛。”这两分都具足了就是菩提心。这两分没有同时具足,菩提心就不圆满。真正的菩提心是慈心、悲心、增上意乐这三样的果。

汉地佛学界有很多说法,佛经上也有很多说法,有这样的发愿:“愿一切有情和我同时都成佛。”这是修行者所发之愿,只是在某种的场合下为使大家都生起圆满的心,可以这样发愿,但真正修行可不能这样的修。还有发这样的发愿:“愿一切有情都成佛之后我才成佛。”也就是发愿:一切有情都先成佛而我在最后成佛。这样的愿心看起来是光明正大,在某种场合下为利益有情可以这样发心,但是自己正修之时切不可以这样想。如果这样想就成了十足的懒汉,不是发心自己成佛来救度一切有情,而是要众生都成佛了来救他自己一个!那不变成了要别人都先成佛最后再来教育自己这个顽皮捣蛋的?特殊场合下发此愿心是可以的,但是在正修时不可发这样的心。正修时只有这样发心:“我要成佛来救度一切有情。”才是正确的。我们在正修时要发这样的大愿心:“愿自己快快成佛,让我一个人来度尽一切有情!”这才是正见。

[【道次第】的下、中士道是发心的加行,修菩提心法是正行,诸结行类是其学处。]我觉得称[道次第]的下中士道为发心的加行还有些地方说不清楚,应该称为发心的前行,修菩提心法是正行,结行则为学处。我们发了菩提心之后还有学处,有保持今生菩提心学处的各种做法,有保持今生菩提心不退失、来生菩提心不退失的做法,这些都有学处,不是单单发了菩提心就完了。单是发了菩提心,不天天做串修,还是逃不脱生、住、异、灭的规律,按现在的语言就是还要有出生、成长、衰落、灭亡,因为这是有为法,是造作来的,如果不继续出生,就会走向灭亡。

我不能同意现在某些人所说的修法:“什么都不想就能证空性。”请问:什么都不想还有出生吗?不可能有出生吧。那么靠什么来生智慧呢?智慧必须靠思维而生,要有智慧才能得解脱。仅是什么都不想就无法生智慧,那还怎么能得解脱呢?什么都不想就等于是睡得很熟了的时候,那时能起什么作用?在所谓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什么也不想,那又怎么成佛?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说对与不对,仅就修学佛法来说有其基本的原则:解脱生死靠智慧,智慧靠思维才能生起,什么也不想怎么生智慧?这是基本的原则。如果什么都不想就能证得空性,那么在我们熟睡到连梦都没做的时候是否就证了空性呢?从学理上来说这是我们无法承许下来的。也许我们现在没有证得空性,不知道他们的情形吧。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还是有证空性的因,只要他们今后进行改善和调整,还是能成佛的。因为念阿弥陀佛的都能成佛,未必他们这样的修法就不能种好的因?只是他们将迅速成佛的因向后推缓,变成若干劫之后的事了,我们不应采取这样的方法。我们应采取的方法是由思维而生智慧,正修时始终都要思维。在闻、思、修三者中,要思维才是修,单是念仪轨,以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慈悲的说法就是只有口诵的功德,下文上师没有再说,那就是没有变心的作用,按藏区的说法就是:小喇嘛念经,有口无心。我们所修的一切法都要在心上起作用,没有思维,任何法都不能在心上起作用。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应暂时放在一边,不争论对错,只是自己不要这样做。我们要踏踏实实按照能宗喀巴大师的方法来做,在证了空性以后说不定我们能知道这样说法的道理。现在我们不要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在研究这样的说法时我们不能含糊,就是要将其分析清楚,免得我们的思想中夹杂了这样的东西今后就不干净了。在自学的时候我们要搞彻底,遇到这样修的人就只说他们好,决不能说他们错了,因为他们天天这样修,有随顺修定的功能,心里会起变化。这些人对我们的说法,有涵养的就只是摇摇头说一句:“你们不懂哦,这样的功能你们不懂!”这还是好的;遇到?心重的就会和我们发生冲突,就会有争辩的过失。因此我们遇到这些人时,不要说他们修法的不对,在我们自己修学时就不要客气,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是含含糊糊的,以后自己所证得的东西就是含含糊糊不清楚的,所以自修时是不能有一点杂尘的。他们所说的对不对只有在我们证得了空性之后才知道,在没有证得空性之前不要评价他们说的对与错,更不能说好与坏。待我们证得了空性之后再来看,是真货还是包装货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再强调一下这两个原则:遇到他们时尊重他们的意见,自修时要彻底分析清楚,否则以后我们证得一个含糊不清的空性怎么办?那就是不清净、不圆满,达不到清净、圆满的要求。

在修菩提心时,你还应该知道【二十二种发心】,【愿行二心】等的本质与特征而修心。

[二十二种发心]是赞叹菩提心的功德如金子、如光明等等,不是修菩提心的方法,只是赞叹修菩提心的种种好处。

[愿行二心]中单发菩提心就是愿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再修六度四摄就是行菩提心,愿行二种菩提心圆满了,世俗菩提心就变成了胜义菩提心。我们应搞清楚这些本质和特征,并且依次修心。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入行论》说:“搅动正法乳,剔出酥精华。”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维,诸佛见此最有益。”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说:“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融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他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

[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萨唯一的修持中心。]佛经的心要就是望众生成佛,没有菩提心就不能成佛,因此菩提心是一切佛经的心要。一切佛子菩萨所修持的中心都是菩提心。大家可以推想一下:我们学的《菩提道次第》有《广论》、《略论》、《摄颂》,这些都是要我们修菩提心,没有说其他的修法。前面说了那么多的修法,都是生菩提心的前行,为了更容易地生起菩提心;没有那些修法作为前行,生起菩提心就要困难些。一部《菩提道次第》,无论《广论》也好,《略论》也好,《摄颂》也好,都是要我们生起菩提心。没有证得空性之前是世俗菩提心,证得了空性之后就是胜义菩提心。只有生起了胜义菩提心,菩提心才圆满;单有世俗菩提心,菩提心就没有圆满。修出离心也是同样,单有出离心并不圆满,要证得了空性、有了功能,才能说出离心圆满了。

[《入行论》说:“搅动正法乳,剔出酥精华。”以及“多劫之中善思维,诸佛见此最有益。”]在藏区人们是吃酥油的,酥油是从牛奶中通过搅动分离出来的。这些说法都是针对修菩提心的,说明只要坚持修行,菩提心就能生得起。在没有成佛之前,不论经过多少劫都要很好地修菩提心,所有的佛都是生起了菩提心之后才成佛的,现在我们找到了成佛的方法,佛当然喜欢,对我们有情来说这是最有益的。因此,我们修法的目标就是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妙音怙主大宗喀巴也说:“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融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这段话是说:大乘道的命脉是发菩提心,这就像人的命脉是呼吸,没有呼吸生命就不能存在;发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所依,要有世俗菩提心,行菩提心才能做得起;行菩提心就是菩萨行,菩萨行的根本所依就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无论是什么资粮都能化为金水,无论所作任何善业都能收纳入福德宝藏之中,将来福报就能取之不尽;菩萨都应该善于知道、了解,应该以生起菩提心为心要。我们可以总括为一句话:我们所学的《菩提道次第》,无论《广论》、《略论》、《摄颂》,都是为了生起胜义菩提心。

[至尊一切智除此大宝菩提心外,从未说其他的修法是修持的中心。因此如果我们想成为大乘人,就必须以菩提心为修持的中心。]修其他的法都有各自的目的,比如为了财富可以修财神法,这虽然也是修法,但不是我们修行的中心。忘记修菩提心,就是忘记了修法的中心。因此我们要记住:不管学了多少佛的经,得传了若干法及其修法,离开了修菩提心就是在做耽误时间、耽误寿命的事情,应该主要修的菩提心却没有修。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是不修菩提心而去修其他的法,都不是我们现在急需修的,只有菩提心的修法才是我们现在急需的。其他的法都是很好的,都是某个具有某种根器的有情,在某种情况下向佛祈请之后佛所说的。比如,有的穷极了到佛面前求财神法,佛当然还是要传,可如果一天到晚都去求财富了,还怎么修菩提心?众生求什么佛就会给什么,他不会说:“这边有大路,你们不能走那边。”佛若是这样说,就会有许多众生远远离开他。佛度众生是根据众生的烦恼与喜好,在他们根器基础上慢慢加以引导,就如在拨秒针,拨分针一样,是逐渐引导其走上成佛之路。佛不会说:“我的道理就是这样,喜欢听你们就听,不喜欢听你们就走!”若是这样,可能终将只剩他一个人,听者一个也没有,全都走光了。

在当代,当你询问旁人他的修持心要是什么时,他多半会说是修某某本尊。遑论修菩提心者,就连知道应以此菩提心为修持心要的人也寥寥无几。

[当你询问旁人他的修持心要是什么时,他多半会说是修某某本尊。]修学佛法的人之间通常会相互询问:“你现在主要在修什么?”在藏区说自己正在修某某本尊,则显得是至高无上的。在我们内地,有人会说:“我在修明心见性,这是证法身的哟!”也是同样的道理。还有人会说:“能不能够生得起功能我不管,反正我总是在修。”虽然他自己也没有把握生得起功能,但是他还是说:“我总是在修嘛,总是有好处的。”这样做有暂时的利益,可以植下种子和习气,未来生中可以再值遇佛法,但是这些不是我们这样水平的人现在应该急着修的法门,他们这样做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福报,等到以后自己明白了,也成八九十岁的老翁了,还能修得起什么呢?什么都修不起了。

[遑论修菩提心者,就连知道应以此菩提心为修持心要的人也寥寥无几。][遑论]就是不要说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不要说修菩提心了,就是知道应该以修菩提心为主的都少。”这当然指的是藏地。我没有和内地的出家菩萨有很多的接触,也没有听说内地有人着重在修菩提心,只听说过某位大德在传法、某位大德在讲经。除了海公上师传过西藏的宗喀巴大师教法,北京的法尊法师和观空法师他们传过宗喀巴大师教法而外,没有听说过其他汉地的高僧传这类教法。

曾有日本人说:“中国的佛教是教说,所谓教说者乃说教也。”这个话就否定了中国佛教作为佛所说法的观点,对我国的佛学界有些轻视。但是现在也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我曾听某位内地的大德说过:“这本书看懂了就可以给别人讲。”我认为所谓看懂了不过是以自己的水平和智慧作出的判断,这本书里究竟有多少心要呢?自己有没有师承呢?如果没有师承,只是以为自己看懂了就给别人讲,就会将一些不清净、不圆满的个人见解代代流传了下去了,清净圆满的却没有了。我不知道其他教派,只知道在西藏黄教是不允许这样做的,没有师承的法门绝不传,未听上师讲过的经书可以看,仅作为自己的参考,但绝不拿来讲。

比方说在西藏没有比丘尼戒,到今天也只有沙弥戒、比丘戒、沙弥尼戒,唯独没有比丘尼戒。比丘尼戒是从国外传进来的,隆莲法师她们就有传承。国外断了传承,她们又专门来成都再请回去。因此,法是要有传承的,有些教授是口耳相传的,在文字上是看不到的。大家修仪轨,比如修大威德仪轨,那个观空咒你虽然会念,就算天天都在念,但那是法身道用所修,哪里是只念念咒子那么简单?那是要靠上师传的!你虽然天天在念,好像是在修,但是请问你连法身都没有,化身从何而来?比如电灯要靠电线传送电力才能亮,要是连电线都没有,电灯怎么能亮呢?问题在于有很多语诀是将修行方法中最重要的内容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这些是要口耳相传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告诫大家:“你们念仪轨的时候要当作真实的来做。”这就是语诀。因为如果当作真实的来做,加持力就不同,心与法就近了;如果只是将法本当作仪轨来念,就算天天都在念,却没有用处。我在昭觉寺曾看到清定上师在上面念经,下面却有人在说笑,而且还是穿着喇嘛衣服的。这怎么说呢?我觉得清定上师他老人家很慈悲,那些听法时说笑的人就太可惜了。

有些人以熏烟、金饮、能息黑净讼陀罗尼、普灭过患、羊陀罗尼、马陀罗尼、财陀罗尼、消除中断、汉地消灾法、转变诅咒法等为修持的心要。与这些相比,还不如以一些标准的本尊作为修持心要要来得好些。

搞得不好我们就会落到这样的圈子里!文中[标准的]即为[合量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去搞那些法,还不如规规矩矩修一个本尊法好些。宗喀巴大师说:对于初业有情来说,修本尊法也是超前了,应该先修菩提心。但是如果去修那些东西,还不如修一个合量的本尊法更好。这里不是夸耀本尊法。帕邦喀大师说:在出离心、菩提心、空见没有生起前,密法应暂时放在一边。这就是告诫我们要先修出离心、菩提心、空见这三样,那些密法我们目前修不起,真实灌顶无法得到,最多得个加持灌顶,如何能够修到生得起这个法的功能呢?

还有一些地方盛行着这样的风气:似乎人们心里想的都不外乎是盟约宝?、忏罪金刀、狗经、狼经、狐经、熊经、蛇经等,但这些根本见不到有清净依据。

说这些经见不到有清净的依据,本意是说见不到清净的依据就无法证实此经是否为佛所说。因此,这段话重点告诉我们:没有佛经来源的法门不能相信,因为不清净。万一后人自以为聪明,他可以自己杜撰。就像现在某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搞出的一个民间外道——*轮功,他大言不惭,自诩比释迦佛还聪明。这样的东西根本不能信!大家要记住:凡是佛没有说过的就一定不能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的语无过,他的话具慈、具悲,希望一切有情离苦得乐,所以他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可信的,没有圣言量来源的经一定不能相信。

假如你真的需要一种忏罪的法,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伪经和无意义的劳累上。佛说有许多显密经典,如《三蕴经》、《药师经》、《大解脱经》、《贤劫经》等,应该念诵像这样有清净根据,标准的经典。

这段话是说:与其念那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念这些佛说的经典。大家要懂得这里包含的意思:与其浪费时间念那些对我们没有用的东西,还不如去学修《菩提道次第》。如果不懂这个道理,有人就可能抓住这句话,认为这是经书上说的,我们要去学上述的经典,那可就是冒黄腔,走入歧途了。大家学了这部书就要明白:这部书所讲的中心就是要修菩提心,尽管这里列举了这么多佛说的经典,但我们目前不要在这些上面多花费精力和时间。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若是我们得了修本尊之法,要不要修本尊呢?”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有这样的教授:“得了本尊法的人,可将本尊法的修法当作通常瑜伽,每天串修一遍就是了。不要断,每天修一遍就是了。主要的是要修《菩提道次第》。如果你的工作再忙、时间再紧,连《菩提道次第》都没有时间来修,那么就要修菩提心为主。”这就是我在康定所得的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教授。他是根据我们在家人的情况而说的,当年听他讲法的人大多数是在家人,白天都有工作,所以他说:“你们如果很忙没有时间修《菩提道次第》,那么就要修菩提心。如果连这个都不修,那就是将一切的成就希望都寄托到下辈子去了,今生是起不到作用了。”宗喀巴大师在讲戒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本尊法不能丢。不能说《菩提道次第》这么重要,我就将自己得到过的本尊法丢了吧。这是不对的,本尊法得了就不可以丢,因为是密法,所以不能丢。已经得了本尊法的,每天要串习一遍。能够广修《菩提道次第》就更好,如果办不到就要将发菩提心的修法每天修一遍。

在菩提心讲完之后,我想将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传的发菩提心的修法贡献给大家,大家每天拿来念一遍,想一遍,这里面能忏无量的罪,积无量的福,其他忏罪、培福的方法都没有修菩提心大。只要坚持这样做,我们就是在向成佛的道路上一点点前进,而不会是在一点点远离。

修到生起菩提心之后还有两个修法:一个是今生的菩提心不退失,另一个是来生菩提心不退失。这可不是某些人所说的:“修任何法都是过河的渡船,过后就不要了。”其实《金刚经》上那句话的本意是:这些法都是有的,你们不要执著。佛叫我们丢的是执著心,而不是将这个法也丢了。由于世间万物都是缘起有、自性空,若将缘起都丢了,到那里去见自性空?还怎么丢得掉执著心呢?我们所见的自性空是在缘起上所见,如果连缘起都不承认有,到哪里去见自性空呢?比方说,我们要找人无我就要在人身上去找,这是缘起有;你不可能到自然界去找人无我,那里怎么能找得到呢?所以,那些人所说的可以说是没有全面理解,是有偏见的,他们是侧重在一个方面而说的。

我还曾听过这样的一些说法:“你好好修嘛,什么也不想就可以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可以自然有法身,法身有了就可以自然有报身,报身有了就可以自然有化身。”请问:法身有法身的因,报身有报身的因,化身有化身的因,不具因如何有果?当然可能他们是要大家好好修这个方法,以为这样就可以有法身,为了强调这个好处,他们是以方便的说法说的。

现在还有这样的说法:“你们只要修好大圆满胜慧,自然就有菩提心。”这和上面所说的例子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是让众人对大圆满胜慧生起信心,为了鼓励众人才这么说的。实在是因不顺嘛!因不顺怎么生得起果来呢?修菩提心是先依次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等,之后才能生得起菩提心;空性是念一切法不能实执,这样才能生起,二者因是不同的,以这个法的因怎么能生得起那个法的果呢?但大德当时之所以这样说,是希望听者不要对本法生怀疑,希望大家好好修,他以这样的悲心所说的,但是实质上因是不顺的。因能够生果需要正因、需要顺因,不是正因生不起果,不顺的因也同样生不起果。比方说种了麦种就只能长出麦子,绝不能长稻子来,这就说明需要正因。以修菩提心的方法去修,哪怕不是以正修菩提心的方法去修,只要因顺也能生起菩提心;要证空性,就要以顺空性的方法修,才能证得空性。所以在因果法中,要正因、顺因,才能生果;不是正因、顺因,就不能生果。如果不是正因、顺因,都能生果的话,那么种下麦子就可以长出红苕,栽下稻子就可以长出什么其他的果实,能有这样的事吗?说句笑话,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人就可以生出狗,狗就可以生下人。事实上因不顺就不可能产生果嘛。因此既要正因,又要顺因,因果法就是要注意这些。

说到这里我要指出,因果法中有总因:即善生乐、恶生苦,还有别因:善中有各式各样的乐因,生各式各样的乐果;恶中有各式各样的苦因,生各式各样的苦果。

还有一些人心中在想:“我当然有菩提心的,因为我在仪轨的开头,一边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皈依发心颂),一边想着为利一切有情我愿成佛。”但这只不过是对菩提心的希求,发发愿心而已,不是真正的菩提心。如果是的话,那么发菩提心恐怕是一切自以为是的善行中最为容易的事了。所以,我们要像上面所讲的那样,依次修心,以期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有些人会这样想:“我既在念着皈依,同时还在想着为“利一切有情我愿成佛”,我这样做不是已经发菩提心了吗?这还不是有菩提心了吗?”帕邦喀大师说:这只不过是我们希望有菩提心,不过是发了这样的愿而已。如果不依次修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等方法,就不会有真正的菩提心。这与学世间的学问相同,笼统地学就什么也学不成,一定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弄清楚了,才能学成一门学问。

如果认为按照仪轨念了、按照别人的样子发发心就是生起了菩提心,那么发菩提心就是最容易做的善行了,这不过是那些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的想法。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是要从修平等舍心起,依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正发菩提心的次第而修,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