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代、现代]法师著作开示 > 宝海上师 > 正文

浅谈观想

[宝海上师]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浅谈观想

层层叠叠的人、事物、时空与觉受交织的“观想”是一般密教修行者最感头痛的部份,但也是真言密教中最重要的课程。因为若“观想”修不成,则一切修行皆是假的,因此就无法成就利益众生的佛事了。

“观想”当然有它的阶段性,初修者常用“想”修为入门,待基础稳固方用“观”修,两者虽是一线之别,但修行的体受却有天壤之别。每个人学佛之初大都是从“想”起修,不过只要以正确的心态修持,相信日久功深,自然能够了解“观”、“想”的差别之处。

就行者而言,“认清修行的目标为何”、“认清上师是正见的根本”、“认清自己的习性”是“观想”的必备修件。因为若不了解修行的最终目的,则无法辨别所观修之法的正邪;若不信上师是一切正见的根本,就无法信受上师所教授之法;若不认清自己的习性,则所观修者终究是个妄想。然而,无论如何在观修学习的过程中,师徒的信任关系是绝对不可断线的。在观修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是常有之事,但唯有对上师怀有无比坚定的信心,才有办法一步一步地突破困境。

就“观想”实修的经验而言,笔者认为“观想”是否成就与自心清净与否有很密切的关系。“观想”是否得宜是以“清净心”为基准,须知要心清净需放下一切执着。个人认为唯有接受各种角度的磨练与全方位的体验,才能使自己真正地放下身段,在无我的境界中了解到身心全体观照的滋味,进而使“观想”不费吹嘘之力,而入自性心田,达到“观想”修持的目的。所以,真心护持道场、家人、亲朋好友等一切的一切,才是进入正确“观想”的基石。当然诚如佛陀所云,“观想”的成就依住心的不同,其果报有“福”、“德”二分,若福德圆满俱足,则可满报成佛矣。因此,初修者应先稳固“观想”的基石站稳脚根,相信自性世界观的“观想”版图不难出矣。

观想之步骤,

[一]先澄心净意,勿一开始就想进入妙观,如此反而容易,动脑被绑死,变成在制造幻想而产生精神压力,一点禅观的乐趣也没有,这是一般人的毛病,观想变成在制造假相。

[二]待身心进入完全放松时,由内心生起本尊之觉受,依三密相应口诀,进入本尊性海。

[三]彻底了解所观之相,其代表之理趣为何?勿执着所观之相,宜注重所观之理趣的住入,待内心深入理趣三昧后,再藉相显心,如此方为观想之初步入门。

密教的法力,来自观想,而观想的基础,在于禅定,及理趣住心的深浅,依住理趣直心开展,依三密互摄,入我我入,依广大平等性地,住心一念,此念法界唯心,无依无住,故能瞬息遍达十方,十方一切,皆住此一念,遂成就感应道交之妙观。

[一]观想与幻想的差别在于,前者依甚深禅定中内心开展,秘密理趣三昧,后者依执着心,用脑力生起相的执着,进而制造妄想,终究于三密不能相应,于法界不起作用。

[二]妙观即是妙住心,初以身心放下为入门功夫,于静妙澄然处,依住理趣而开展,此时相即非相,即相即心,唯身心一体体受,廓然冥渺,初学者,勿心急,于身心未寂然时,急于起念修观,反欲速而不达,反受其害,堕入执念深渊,于心性佛意上,反无法享其法乐。

以观想而言?先澄心净意入于身心放松状态?此时行者之中脉对准本尊中脉,或直接契入二者合一,此时行者必能感应本尊。盖此时本尊之心,即行者之心。遂本尊一切妙观性德,如水应月,必在行者心中,生起自性本尊功德,此到行者再依上师所传甚深口诀,次第修持开展,如此行者,本尊心气相依,进而契入微妙之境,初入观,在身心放下时,微微提意,微微住意,待身心统摄时,将意放下,任由理趣开展。

初修观依住外境,较易放下身心之执着,次进阶安住于内境,较能生起深层觉受,最后住入心气无别,内外廓然一体,若到此地步,已朝自性修持田地,此去随个人用功根器粗浅,各有一段风光,记住至此方为修行之开始而已,勿误以为是终点。

修持的过程中,一般只注重意密的观想,至于其他语密及代表身密的手印,很少人会去注意,真言宗云:[三密加持疾速成佛],希请诸位大德这方面多加留意,并探讨如何才能三密全体彰显?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