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谈锡永居士 > 正文

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临终中有”之一

[谈锡永居士]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

——说“临终中有”之一

“生与死的禅法”第四个是“临终中有”。这禅法有深浅两个部分。深的部分,是令人于临死时现证死光明(法性光明、本来清净光明);浅的部分,则是教导临死的人如何往生净土。两部分禅法的差距十分大,简直可以用“光年”来形容他们的距离。

在“六中有”的教授中,只说浅的一部分。原因如其所言——

“有些人未曾熟习前述教法,如决定、幻身与梦瑜伽、净光明等法;有些人(虽熟习这些法,但却)未了知四大解脱的法义;尤其有些人虽曾受法,但却无暇观修,此如官吏、财主、懒人等,曾受深法而不修,唯任法门写于纸上,此实无非只是闻法。对这些人,往生忆念自解脱便成为重要的有力法门,令他们无须观修而成佛。”这便只是方便,而不是观修的根本。

这浅一部分的禅法,称为“往生忆念自解脱”,喻为传达国王的敕谕

因此我们需要谈一谈“往生”。

依佛教徒的定义,往生即是人于死后,其神识可以到佛的净土托生。例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往生的神识即在这世界的莲花胚中入胎。

净土不只是一个极乐世界。释尊说,有恒河沙数的净土。不过他着重地提出来说的,却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另一个则是东方不动如来的妙喜国。

后一个净土,也即是密乘行人所说的,金刚萨?实拿苎暇煌?/STRONG>。名相不同,所指则一。

往生净土其实并未成佛,只是找到一个好的地方去投胎、化生。有如学生,从一家乱七八糟,学生吃*,老师骗钱的学校,转到一家师资优良,同学纯厚的学校。在不好的学校,学生根本学不到如何长进,在好学校,长进便很容易。所以往生便有如转学。

找一个好所在来寄托死后的神识,不光只是佛家的思想,印度教认为人死后的梵我可以去到梵天,犹太教认为善人死后可以上天国,这些信仰其实同一脉络,只不过在哲理上有层次的分别而已。

佛家认为,往生并非解脱,是层次较高的说法。因为往生以后还需要闻法、思法、修法,然后证觉而成佛,则始终是凭借着自力而得解脱,若不解脱则依然堕入轮回。这中间便没有任何他力参与,是故毫无依赖。

 

不过在我们要谈的禅法中,所说的往生,其中有一部分的层次,却又比一般佛教徒所说的往生,境界更高。它是一个可以藉死亡而得到解脱的法门,因为它教授的方法,不是神识从此迁彼、从我们的世界迁到净土,而是可以现证果位的方法。即是说,行人未能于生前藉禅修而证果,则可以利用这临终的一刻。

正因如此,这部分禅法才被认为是无上殊胜的方便道。

或许有人会不相信临终解脱,以及下文将要讲到的中有身解脱,然而西藏每一个教派都承认这解脱法门,千余年来从无异议,而且每个教派都有圣者解脱的记录,因此这绝不可能是无稽的谎言,亦不可能是千余年不破的神话。

整个中有法糸中,与本法成为姊妹篇的《中有大闻解脱》,于1927年被伊文思(WalterEvans?Wentz)据口译整理为英文本出版,题名为TheTibetanoftheDead,如今已七十多年,期间经过不少西方学者研究,态度只倾向于推崇,无一人提出质疑,因此,虽然只是方便法,但如果能配合六中有的修习,同时去除其迁就西藏本土民俗信仰的成分(如“冥判部分”),那么,这个禅法实不应反而受到佛教徒怀疑。一切怀疑,恐怕亦仅出自门户宗派的偏见。

我们谈一谈《中有大闻解脱》在西方社会传播的情况。①

事情应由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的灵智学会说起。这学会的领袖,是一位从俄国移民到美国的德裔贵族后人,全名HelenaPetrovnaBlavatsky(1832-1891),信徒尊称之为Blavatsky夫人。十七岁时结婚,婚后两个月便离开丈夫,寻求神秘的智慧。那个年代,科学进步迅速,物质文明开始取代精神文化,西方的宗教发生危机,所以有许多西方人便乞灵于东方的精神和智慧。Blavatsky夫人正是这样的西方人,所以她先到埃及的开罗,学习种种方术,然后由尼罗河移向恒河,到了印度,然后在西藏住下来。一住七年,她自称是藏传佛教的信徒,曾随高法喇嘛学过密法。

1873年,那年她才四十一岁,自称受一西藏神秘“大士”(Mahatman)的指令,到纽约创建灵智学会。先到巴黎,取得了一些对基督教失望的人支持,于是移民美国,从此宣传西藏的智慧。她自己则提出一套新的进化论来响应达尔文,她主张,要将宇宙的进化跟人类的精神成长相结合,然后才能解释自然的法则,以及探索人类的潜能。她公开反对基督教;她公开宣称自己从西藏神秘“大士”那儿得到灵智,那时候,她得到一位律师的帮助,终于使到她的学会发展成为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十几年,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五百个分会,会员达四万五千人,有多种文字的出版物。

伊文思的TheTibetanBookoftheDead(下称《西藏死亡书》)就在这时候推出,所以他立即就成为灵智学会的主脑,因为这本书所发挥的,便正是灵智学会所标榜的智慧。

如今我们看《西藏死亡书》,只发觉它不但译得错漏百出,而且根本称不上是翻译,只是一本西方人写给西方人看的书,带着猎奇的眼光来介绍东方精神文化一个角落。可是这本书却至少有三个中文译本。伊文思错,译者便跟着他错,甚至自作聪明译得更错。

可是,当时这本书却成为西方社会的震撼,连心理学大师荣格(CarlC.Jung)都对它发生强烈兴趣,他评价道:“它属于这样一类品级的著作,它不但对大乘佛教的专家有意义,而且因其深刻人性,以及对人类心理更深刻的透视,故而对那些寻求增广自己关于生命知识的外行人,也具有特殊的魅力。”

1912年,荣格出版了SymbolsofTransformation一书,宣布从此脱离佛洛伊德学派,此后他即情注于东方哲学,准备利用东方哲学来建立他的心理分析体糸,所以他曾评论过一部中国道家的著作《太乙金华宗旨》。于三十年代,他便将眼光由中国的道家,转向藏地的佛家了。这便是他为《西藏死亡书》德文版写序的原因。其后这篇序文给译成英文,在第三版时加上。

接着,荣格还写了一糸列文章,都跟西藏佛教的教法有关。荣格很敏锐地注意到,西方过分注重外表,东方过分注重内在,所以他说——

“在东方,内在的人牢牢地抓住外在的人,老是这样,以致在这个世界,根本没任何机会令人与它的内在分开;可是在西方,外在的人已驾凌到这样的程度;令外在的人已从自己的内在异化出来。”

所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充其量只能去到“受生中有”的层次,它以婴儿的性幻想作为标志,这已经是极限。荣格则打算借助东方宗教来打破这个极限,即是将心理分析发展至胎前。——这即是对轮回与再生的承认,由是冲破了西方心理分析的樊篱。如今,西方有些心理医生声称,他们可以令病人藉着对前生(以至宿生)的回忆,来治疗病者。然而,这只是在低层次上承继荣格的理论,实际上荣格理论的精华,在于对“业力”作出了心理学上的解释。

那是关于“法性中有”。

下文将会说到,“法性中有”期间,亡者会因业力的牵引而见到种种幻象。荣格将业力解释为心理遗传,然后便引进他的见地:人的内在,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人由个人的无意识,进入集体无意识,最后就会进入这样的一个状态:失去依附的意识,最终回复到无时间,未形成的状态。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有大闻解脱》这部密典,已完全给荣格引入心理学领域,那当然不是这部密典的原意——不过,伊文思其实也始终没将它的原意表达出来。

其后,有一位德裔印籍人土,后来以高文达喇嘛(LamaAngarikaGovinda)之名著称于美国,他做过伊文思在锡金时的房客,所以后来便为伊文思的《西藏死亡书》写过导论,在他的影响之下,终于令美国掀起了用迷幻药来研究这本书的风潮。因为高文达喇嘛极力主张,西方人士应该作出抉择,超越自我限制,努力追求精神世界。

有三位在哈佛大学研究LSD及其他迷幻药的博士,发现LSD之后的幻觉,与《西藏死亡书》中所描写的死亡过程十分相似,于是便根据这本密典,写成一本服用迷幻药的指南,于1964年8月出版。后来,我国道家的经典《道德经》,在其中两位研究者手中,居然也变成服用迷幻药的指南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比伊文思好,伊文思晚年要依靠一个基金来生活,而研究迷幻药的西方三博士,至少有一人可以住在罗省比华利山,而且著书立说教人如何幸福地死亡。

这本密典,由提倡“?仍凇保?健白非缶?袷澜纭保?詈蟊涑煞?趁曰靡┑闹傅际植幔?谖鞣缴缁崴淙唤??档锰旎?易梗??匀凰?驯患?韧崆?R磺型崆?急晃鞣缴缁峤邮埽??背晌?皇钡某绷鳎?っ魑鞣缴缁岬木?裆?畹娜肥?挚招椋?虼艘?铀?砩先〉米约核?枰?木?裼???/P>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有一位西藏喇嘛在北美洲便完全将《中有大闻解脱》,解释为西藏佛教心理学的著作了。

这位活佛,名为仲巴(ChogyamTrungpa),出身于中国的青海,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艺术、心理、比较宗教等课程,所以对于心理学他是个?刃小?/P>

1973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名为CuttingThroughSpiritualMateialism(《精神拜物剖析》),畅销一时,由是他因利乘便,建立起一个遍及美国的传法网,取名Vajradhatu(金刚界)。他的传法,是将佛教教法当成是西方社会的心理治疗手段,用以纠正因崇尚物质文明而引起的精神偏差,静坐修止观则是具体的方法。这样一来,对机极了。

所以仲巴活佛用比伊文思更适合西方社会的文字,将《中有大闻解脱》译成为一本心理治疗的指导书,完全符合他的宗旨。在他的影响之下,许多佛典的英译,以至佛学名词的翻译,都用上了心理学的专门术语。外行人十分之难读,如果不看附上的藏文,读者猜半天都猜不出英译的到底是哪个佛学名词。

仲巴活佛因此完全偏离了“死的禅法”,只着重于“生的禅法”。例如《中有大闻解脱》描述人在临终时,地水火风四大相继消融,人因此知道死亡已在眉睫,由是并知道应该怎样去应付。可是仲巴活佛却把这情形向生活结合,“四大消融”便变成是人类的心理变化。

与仲巴活佛相反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宗喀巴讲座教授RobertThurman。他精通藏文,曾经出家,由印度回美国之后才还俗,生儿育女,他的长女是荷里活的大明星。

他自己说,本来不想重译《中有大闻解脱》,可是他觉得“临终者需要比(伊文思、仲巴活佛)那些译本更清楚、更好用、更易接受的数据”,所以他便着手翻译了。

他的本行是格鲁派的教法,他熟悉的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士的论典,因此这本宁玛派的论典便给他用格鲁派的观点来解释了。他不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真真正正用死亡学的观点来指导临终的人,所以他的译本名为TheGreatBookofNaturalLiberationthroughUnderstandingintheBetween(《藉理解中有而得自解脱的深法》)。这本来很符合这部密典的原意。无奈他可能为了照顾到西方读者的兴趣,却将一些佛学名词现代化了,“业力”他译为“进化”;“持明”(修密法获得大成就的大师)译为“英雄科学家”(HeroScientist)。这样一来,宁玛派的论典便变成现代格鲁派学者的著作。

所以对于“日常死亡的准备”这一论题,他根本不管宁玛派的说法,也不管有关此论题的宁玛派大量文献,而是用宗喀巴的《圣道三要》(Lamtsornamgsum)来解释。对于“不共加行”,也不根据宁玛派的说法,径改为格鲁派的修习方式。这便真的是“现代”而且“格鲁派”了。

从《中有大闻解脱》在西方传播的情况,我们可以知道,“六中有”这生与死的禅法,实在未完全介绍给西方。其中关于死的部分,每一位介绍者、翻译者都有他们自己的既定立场与观点,完全偏离了宁玛派的教法。虽然如此,却也证明了这禅法的博大。一如中国的《易经》,军事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迷幻药专家……人人都可以从中取得发挥自己本行知识的依据。

这本密典,由“灵智”开始,发展到心理治疗,再被借用而成格鲁派的巨著,中间还有一些比附,如东方哲学、灵魂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却无一学者不对它推崇备至,完全承认人生死过程的佛学解释,这样说来,虽然他们于密典中各取所须,但亦可以说,他们实在是从各种不同领域的观点,来附和密典中关于轮回与解脱的理论及有关禅法。

下面,我们便用宁玛派的观点,来介绍这宁玛派的禅法。

①所引资料见DonaldS.Lopez,Jr.PrisonerofShangri-la,TibetanBud-dhismandtneWest(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8),及沈卫荣《幻想与现实:〈西藏死亡书〉在西方世界》,收《宁玛派丛书》之《中有大闻解脱》附录。

 

恭敬礼赞 366已赞~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