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庄春江 > 正文

如来藏之研究 第七章 瑜伽学派之如来藏说

[庄春江]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如来藏之研究》
 
第七章瑜伽学派之如来藏说(12/12/2004Rev.0)
 
 
7-1.〈第一节瑜伽学派略说〉研读参考:
 1.瑜伽(唯识)学派之代表:以弥勒、无着(336~405)、世亲(360~440)所造的论典:《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辩中边论》、《分别瑜伽论》(无汉译)、《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等论为宗依的学派。
 2.瑜伽学派所根据的经典:《解深密经》与《阿毗达磨大乘经》(无汉译)。
 3.中国的瑜伽学派:
  a)地论宗:北魏时(508)在北方以菩提流支为主译出世亲的《十地经论》为宗。
  b)摄论宗:梁陈间(549~567)在南方以真谛译出的《摄大乘论》为宗。
  c)唯识宗:唐朝(645~661)以玄奘译出的《成唯识论》为宗。
 4.思想大义:
  a)思想渊源:近于上座部的说一切有部系,而依「现在有」立种子说,与经部的关系更密切。面对初期大乘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说,后期大乘的如来藏、佛性说,从说一切有的立场,特别是经部的思想接受而解说他。
  b)三性说:以「金、土、(矿)藏为喻」来说明遍计所执性(杂染)、圆成实性(清净),依他起性(通二分)。依他起性的定义,除了一般的「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以外,又有「杂染清净性不成故」,作为众生与佛的共同依止性。
  c)思想分流:
   i.《瑜伽师地论》依《解深密经》立阿赖耶为「一切种子所依止」,说「诸识俱转」,重于阿赖耶现行识。《唯识三十论》也是这样,所以说三能变(6/7/8识能转变)。
   ii.《摄大乘论》依《阿毗达磨大乘经》重于阿赖耶识为种子性,依阿赖耶为种子而现似一切,所以有「一能变」(唯第8种子识能转变)说。
   iii.瑜伽唯识学系对广义的说一切有,取舍不同:或立本有种子,或说种子由熏习而有;或说依心现似心所,或说心所别有;依他起性,或重从种子生,或重于杂染清净性不成;或立无漏依他起(正智是依他起性),或说无漏是圆成实,所以立「四种清净」(自性清净、离垢清净、得此道清净、生此境清净)。虽有种种异说,但大义是一致的;对如来藏的解说,也是一致的。
 
7-1.问题思考:
 7-1-1.试简述您所了解的瑜伽唯识学派。
 
7-2.〈第二节瑜伽唯识学的如来藏说〉研读参考:
 1.如来藏成立的理由:唯识学者但约「无差别」说,无差别的真如性(圆成实自性),遍于一切众生(但未离障清净,隐而未显),所以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这是如来藏说的本义)。真如也遍于一切法,所以说「一切法有如来藏」(这应该是唯识学者的新义,有淡化神我的意味)。
 2.如来藏我:唯识学者以「真如」清净空性为如来藏我,故佛已证得最清净法界(真如),而可以称为大我,菩萨可说「实有菩萨」,众生当然也可说「实有众生」。不过后代的唯识学者,大都避而不谈,尽量避免以真如为「我自性」的意义。
 3.心性本净:
  a)《大乘庄严经论》以心的「真如性」说自心本净,而非虚妄分别的有漏心识是清净的,如浊水的清净是本来如此的。
  b)《成唯识论》除了「真如」说外,另取说一切有部系的见解,以识(心)自性无记非染污来解说心性本净(通于有漏心,也许是《阿含经》的本意)。
  c)圣者内自所证的真如或法界无差别、无变异,是非净非不净(也可说非染非不染),没有净不净可说的。清净是对杂染说的,真如是前后一如,本来如此,实在无所谓清净,不过从离客尘杂染所显来说,真如也可说非不净的。唯识学者依世俗说胜义,对于胜义(真如、法界),是从世俗安立去阐明的。如直从胜义(非安立)说,那是超越于相对界,非分别名相所及,有什么净不净呢!
 4.种性:
  a)《楞伽经》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入于一切众生身中」,是深受《奥义书》的「我(识)入于名色而隐于其中」的神学影响的,唯识学者没有忘却佛法的根本立场,所以以生灭相续的种子,说本有的无漏功能,以阿赖耶妄识,说识与根身藏隐同安危,巧妙的解说了如来藏我,而脱却了如来藏我的神学色采,这就是唯识学的种性说。
  b)唯识学者以菩萨有成佛的种子说如来种性、佛种性,这是与《宝性论》如来藏学最大的差别所在。种子依止于阿赖耶识内,为有因体而无果体,只是可能生起果法的潜能,故唯识学立「五性各别」,「三乘究竟」,如来藏说则是唯一佛乘。
  c)《瑜伽论》〈本地分〉与《庄严经论》立本有的「本性住种性」,而《摄大乘论》与《瑜伽论》〈摄抉择分〉立种子新熏说。「本性住种性」(本有无漏种子),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有如来藏」,这多少还有本有如来藏的形迹。也许为了这样才有了新熏说。但新熏无漏种,是「法界等流闻熏习」,「真如所缘缘种子」,「真如种子」,与法界及真如有了不可离的关系。在唯识学中,真如是有情、菩萨、如来的真实我体,那新熏的无漏法种,又有了依「我」而现起的意义。在后期大乘时代,唯心论而要泯绝梵我论的影响,也真还不容易呢!
 
7-2.问题思考:
 7-2-1.「离苦」适合接着以「得乐」来形容吗?圣者所证的真如适合说是清净的吗?
 7-2-2.试以两句话总括唯识学者对「如来藏、我、心性本净、种性」的解说。
 7-2-3.您对「唯心论而要泯绝梵我论的影响,也真还不容易呢!」这句话有何感想?
 
7-3.〈第三节真谛所传的如来藏说〉研读参考:
 1.真谛所传的,以《摄大乘论释》为主,与玄奘所宗,印度后期完成的《成唯识论》见解上应有多少不同,但真谛所译的《摄大乘论释》,与隋达摩笈多、唐玄奘所译互相比对起来,显然有了增饰的成分。从翻译来说,真谛译是不够忠实的,然在思想上,确有独到处。
 2.真谛学的特色:
  a)糅合如来藏学与瑜伽学:真谛学的主要特色,是以瑜伽学去解说、比附、充实如来藏学,糅合了《宝性论》的如来藏说与瑜伽学的阿赖耶说,而非唯识古学。
  b)第8阿梨耶识通二分:真谛依「依他起性通二分」在「果报种子」梨耶外,别立「解性梨耶」(心真如性),总摄了「种子」与「真如」同依止于一「识界」,综合了兴起于印度北方瑜伽学系的「阿赖耶识为一切法(有漏的杂染种与来依附的无漏清净种)所依」,以及兴起于印度南方的「如来藏为依而有生死,涅??」说之两个基本不同立场的思想。
  阿赖耶异熟种子识为依,重于杂染的;转杂染熏习为清净熏习,转化中本来清净的真如的体现,说明上是难得圆满的。以如来藏为依,重于清净本有的;依此而能起杂染,也是难得说明圆满的。真谛依阿赖耶种子界及心真如界为依止,不违反瑜伽学的定义,实为一极有意义的解说!
  c)如来藏我:真谛随顺瑜伽学的本义,以「真如」解说如来藏,也不说众生身中的如来藏就是我。
  d)转依:真谛说转依成佛只是具足一切功德的如来藏,离烦恼而圆满显现,与《宝性论》一致,但转依含阿罗汉与如来的圣证(《摄大乘论》的本义),而以种子熏习说明:主要是以闻熏习生起出世心为转依关键,从现实界(依他起性或阿赖耶为种子)的渐渐转舍,应对理想界(圆成实性真如)的分分转显。闻熏习虽与阿梨耶(果报)识的性质相反,却依附阿梨耶识,到阿梨耶识灭尽才与阿梨耶识相分离。闻熏习能生起五分法身,所以闻熏习也是五分法身种子,也可说常等四德法身种子,贯通了如来藏学(《宝性论》不立闻熏习)。
  e)阿摩罗识:为了贯彻「一切法唯识」的原则,是真谛在以虚妄分别为自性的阿赖耶识(方便唯识)外,提出阿摩罗识(无垢识;境识并泯的真如实性;正观唯识)的理由所在,也是他所传的唯识学中最特出者。阿摩罗识是真如,《十八空论》转而解说为「阿摩罗识是自性清净心」,从本性清净来说了。从虚妄的唯识相,到真实的唯识体(阿摩罗识),转染识为净识,贯彻了「一切法唯识」的教说。而阿摩罗识即是自性清净心,又会通了如来藏学。
 
7-3.问题思考:
 7-3-1.从众生之所依来说,为何瑜伽学的依阿赖耶识与如来藏说的依如来藏有「共同倾向」,而又「基本立场是不同的」?
 7-3-2.从生死与解脱来说,为何瑜伽学与如来藏说「说明上是难得圆满的」?
 7-3-3.试简述真谛思想的上独到之处。
 7-3-4.什么是真谛所说的「解性梨耶」?与阿摩罗识有什么关系?
 7-3-5.真谛所说的转依,与如来藏说有何异同?
 7-3-6.真谛为何要说阿摩罗识?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