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郑石岩教授 > 正文

禅语空人心 第六讲 还须安禅制毒龙

[郑石岩教授]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第六讲还须安禅制毒龙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宋朝·茶陵郁和尚?

今天很高兴来跟各位讨论禅在心理辅导上的价值。也就是要尝试说明禅如何引发一个人从愚迷烦恼的此岸,走向醒觉智慧的彼岸。套用王维的诗句就是“安禅制毒龙”。?

禅的使命是引发一个人产生“摩诃般若波罗蜜”的过程。它的意思是引发一个人发生“空”的心理活动,抖尽种种薰染、成见和情绪困扰,过醒觉自在的生活。这样就是从烦恼尘劳的此岸,通往自由清醒的彼岸。这个过程,禅家称为禅法或佛法,对心理学家而言,相称的名词或可称为咨商或辅导。因此,就初步的目标而言,两者性质相近,但就整个人生的彻底省悟来看,两者就有差异了。这些差异留待稍后再作交待。现在我们行来谈谈现代人所遭遇到的心理困扰,再来探讨有关禅学在心理生活提升上的实践方法。

苦闷的原因

从禅的观点来看,生活所以会产生苦,会惹来烦恼,是由于对欲望的执著,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所想象的虚幻世界里头,使自己变得不自在,无能为力,从而产生苦闷、失落、反叛、挣扎或者犯下更严重的罪业。?

对欲望的执著,如果就广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引发我们思想、行为、情绪反应的诱因都是欲望。也就是说,生活中所面临的情境,无一不是欲望。倘若自己不能从欲望中醒觉过来,就不可能成为觉者,成为主动的生活者,那个时候便成为欲望的奴隶。于是欲望化成一种虚幻的魔网,牢牢把自己套住,产生了痛苦。?

年轻人都想考取一所理想学校,这是一个欲望。这个欲望是很平常的,因为它使人上进用功。但就一个自觉的人而言,他居于主动的立场,专心读书,能力所及自然考取学校。即使考不取,他也会承担它,检讨失败,东山再起。或者自觉不适合升学,另寻学习一技之长。反之,一个执著于欲望的人,对于欲望产生了虚妄。他希望考取一所理想的学校是为了面子好看,而不是为了要继续求学。倘若考取,则沾沾自喜,自傲炫耀,生活在虚幻之中,不知真正用功。倘使落榜,那就非常在意,心里产生羞赧或怨愤,导致焦虑和痛苦,甚至引发消极的逃避行为。?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起了染着,起了虚幻的意识,就可能引来许多苦恼。这些苦恼,轻者带来心理紧张与困扰;重者造成生活上严重的不适应。?

请注意!染着是一种思想或意识上的错误,它导致了精神生活与情绪反应上的障碍。同样地,当我们的精神生活或情绪发生了困扰,也会回过来干扰正常的思想和意识活动。这是一个人所以会在不幸的泥淖中愈陷愈深的原因。?

赌博行为是欲望的表现,这种欲望由贪婪而引起。爱好赌博的人显然已坠入执著的情境,而被一种可能赢的虚妄念头所牢系。赌博产生了输和赢的结果,它会刺激情绪的扭曲。而情绪上的忧与喜,又障碍正确的思想和意识。最后,使他推论出:“不错吧!赢了!值得继续赌。”或者“这一次虽然输了,但总不会一直输下去吧!”这种虚幻的推论,引导一个人陷身其中,如醉如痴,无以自拔。?

一个人失恋了会想自杀,严重的挫折之后会自暴自弃,染上了恶习很难戒除,都是严重的苦恼。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执著在欲望之中,而使自己落入被境转的局面。所以佛经上说:一切苦业都是由“集”而来的,“集”就是被境转的结果。?

为了解除烦恼,佛陀提出了四圣谛:苦、集、灭、道的实践法则。他说,人因为被种种欲望所束缚,使自己成为欲的奴隶。人因为“集”合了许多束缚与执著,造成“苦”与烦恼的现况。要想解脱苦就得能“灭”掉对欲望的执著,让自己从许多虚妄和欲望中解脱出来。这样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训练心智,刮垢磨光,产生智慧,做一个觉者,过现实的人生,那就是“道”。所以苦、集、灭、道就是佛法教导一个人提升精神生活和离苦得乐的法则。各位!你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是否也都注意到这几个层面呢??

苦恼的来源是执著于欲望,执著产生了紧闭的心理意识,于是清新的智慧被滞塞了,思考发生了错误,这些错误就是虚幻,在佛学的心理学中(唯识论)称为“烦恼法”。?

烦恼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为了追求“善”所产生的烦恼,例如孝顺是善的,是道德的,表现孝顺可以得到家人的奖赏和赞美。基于这样的观念,去实现孝顺,个人就成为“孝顺”的奴隶,即使表现出孝行,自己本身也是烦恼的,所以我们称它是善烦恼。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当一位别人眼中的孝子,他的孝顺行为中一定会充满了矛盾。而唯有由衷的孝思,主动去照顾父母,那才是真正的孝顺。?

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父母亲从小就给他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将来能读到很高的学位。他是一个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身体也显得瘦弱,不过他一直都很用功读书。读书和成绩单是他唯一讨好父母欢心的来源,他心目中的孝顺就是当一个乖孩子,好好读书,争取成绩。?

这个孩子考上高中以后,班上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于是他的“乖孩子意识”开始受到威胁,开始感到不安和焦虑。虽然他的成绩还在中上程度,但他已经有了强烈的逃避意识,他觉得不想念书,而想离家出走。这就是为了追求善所导致的善烦恼,而“离家出走”的念头和“逃避念书”的行为又成为不善烦恼。所以两者可能互生,生生不息。由此我们可以证实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的心理学意义。?

另一种烦恼是由于追求欲望过程中,经由挫折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在唯识论中被形容为一种心理的毒液。这些情绪有可能对外发泄,攻讦别人,侵犯别人,也可能向内发泄,深深的自责与内疚。如果严重的话,就会演变成躁症或郁症。现代心理学所谓的情绪症,在唯识论里头,称为随烦恼,它是障碍清净自性和起邪心动幻念的根源。?

烦恼与痛苦是“虚妄”的意识所发生的作用。它的特质是被境转,失去自立性和创造性,使生活走向非现实的方向,并障碍了心智的成长。?

在唯识论中,障碍可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障。烦恼障已说明如上,现在简要来说明所知障。?

一个人意识活动(认知)的品质,决定其精神生活状况。人若从积极或光明面去待人接物,去处理生活上的事事物物,自然心平气和,温和明朗,能表现出智慧与明达,那就是无碍。这种无碍可以在理则思想上表现出来,称为“理无碍”。可以在办事上表现出来,叫做“事无碍”。可以表现为通情达理,那就是“理事无碍”。若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事事无碍”。?

无碍表示在意识作用中具有醒觉与创造的本质,因此他的认知没有错误,能够肯切真实,而无衍生为虚妄意识的危险。??

认知有了障碍,通常是受到成见和偏见的影响,以致不能正确认知,所以唯识论中称为所知障。所知障为什么会产生烦恼呢?现在我举一个例子,各位就容易懂了。假如有一位青年人,他向心仪已久的女同学邀约,利用假日一起去郊游,结果被女同学婉拒了。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很伤感的事情,但是由于当事者对这件事的认知不同,而有不同的心理反应。第一种可能的反应是非常伤心,责备自己太唐突,不自量力,责备自己功课不够好或家里经济环境不好,所以对方才看不起自己。于是引起强烈的自卑,由自卑而忧郁,而做白日梦,愈想愈多,烦恼不断高涨。?

第二种可能的反应是觉得自己实在没有面子,认为别人故意让他难堪,不由得产生报复的主意,于是故意制造流言,伤害对方或起意侵犯。第三种可能的反应就是告诉自己:她不愿意跟我去郊游,是因为彼此无缘,我可以再找一位跟我合得来的女朋友。第三种认知是正确的,所以他很快又恢复平静。虽然他有些失望,但并没有引来心理困扰。?

当我们要处理一件事情时,总是会根据自己现有的信念(所知)来处理。这个现有的信念如果是错误的,那么处理的结果也就错误。上述第一种及第二种反应,就是先有了错误或不合理的信念,所以才导致困扰与烦恼的结果。?

心理学家艾里斯(AlbertEllis)是专攻心理治疗的当代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正念治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他强调,许多苦恼与困扰,都是不合理的意识和情感扭曲所形成。不合理的妄念,往往破坏了自己的成长和喜悦的本质,从而带来痛苦,并引发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同时指出,人愈趋向不合理的观念,愈显现出无能感,压抑和焦虑,终至生活溃败。?

禅对于苦的源起与唯识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都相信被境转就是虚妄,就是愚迷和痛苦。而唯一的自救途径就是放下或空掉那些足以障碍醒觉与正确认知的虚妄。?

人的生活总免不了有苦,因此必须设法消除痛苦,恢复原来自由自在的喜悦天性。现在我归纳禅学上几个重要的原则,作为各位辅导工作的参考,也许这就是所谓“安禅制毒龙”吧!

重新学习生活

首先禅师会教人重新学习生活的态度。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担任出坡耕种或劈柴挑水的工作,要一个人先落落实实地生活在“生命的活动”之中。人只有在直接体识到生命活动,从日常作息当中,直接使用体力,用最简要的思想去处理日常生活时,才能接触到生活的本质,从而放下许多虚妄的念头,并重新体验直觉的能力和活泼喜悦的自性。?

你在辅导工作上一定也使用过“活动治疗法”吧!你让焦虑苦闷的人参加童子军野营活动。一入营地,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工作、身份和尘世的牵挂,然后以喜悦新奇的态度投入生活。扎营、整理环境、挑水、劈柴、样样亲自动手,分工合作,不相计较,一天到晚都在活动。活动本身就是生命的自然韵律,所以也就是休息。因此活动与休息不二,生活与工作不二,不二就是统整,就是不发生疏离。因此禅者总要说:道即是生活。?

练习直观

禅的第二个对治法则就是不起分别比较。我们可以说,如果学会了这种生活智慧,就是有了法眼,能真正看入空义,也真正看清真实,不起分别心。?

不起分别心不是观念的问题,不是一个知性上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的生活实践问题。你可以对一个人很简单地解释不起分别心的意思,但是能否不起分别心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它不属于知,而是属于行动。因此,禅师们总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机警地找出实际生活问题或一些问答,来磨练直观的心智。?

人类精神生活的最大致命伤就是跟别人比较,比较的结果总是放弃真实的自己,投向一个虚幻的妄念,禅家称为“认贼作父”。人所以会产生疏离感,不能在生活当中获得自在,是这样引起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段公案是多么直接地触及到这个真理。唐朝时怀让和坦然两位禅师一同去拜访嵩岳慧安国师,见面时便问:?

“什么是祖师所传下的生活之道?”

慧安国师说:“何不问自己的意下?”

又问:“如何是自己意下?”?

慧安国师说:“当观密作用。”

又问:“什么是观密作用呢”这时慧安以张合自己的眼睛来表示。很明显地,慧安所要说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真我,真我是不能比较的,也不是用嘴巴说说就能获得的,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发现。也许你还会问,这个密又是什么呢?现在,我再讲一个故事,就更容易明白了。?

当禅宗第五代祖弘忍传衣钵给慧能之后,慧能开始南行。于是同门弟子蹑迹追逐,道明曾经是将军,追赶最快,在大庾岭追上了慧能。当时慧能把衣钵放在地上,道明却害怕不敢提动。于是向慧能说:

“我来求法,非为衣钵而来,请你开示。”?

慧能说:“你现在平心静气,不要用善或恶来分辨,那就是你的真我本性。”

刹那间,道明即刻领悟。又问:“是否还有什么密语、密意、密旨呢?”?

慧能说:“我现在对你说的就不是密了,但你若返照自己,密就在你那边。”?

道明说:“我在黄梅随众学法,实在没有省悟到自己本来面目,今天承蒙你的指授,有如饮水,冷暖自知。”?

道明所领悟到的是不起分别心之后,回归到自己,然后放旷去生活。那时所有的虚妄就可以一同放下,自在清心了。?

禅师总是要人用直观的平直心去看一切事,那时的善才是纯厚的善,才不会因为有了比较而在善中生恶。生活上讲求积极热心,必须是平直的积极与热心,才是笃当真实,否则就会因分别心而发生躁进,引起重重困扰。《法句经》上说:??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有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真精进,真积极。也有人认为佛法是厌世的,事实上,它无分别于出世与入世。佛法使一个人活在空里头,去面对真实,而不是要一个人活在分别的妄里头,迷失了自己。?

直观就是客观,就是不被比较的“差别心”牵着走,让自己活在一个真心里头。许多父母亲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所以才会强迫孩子变成“别人的”孩子。许多人因为活在分辨当中,而有了“看上不看下”的失衡心态,有了嫌贱趋贵的执著。?

当老师的人最需注意:以分别心看待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种下严重的错误。我们要对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同等关怀。成绩好坏是大人给他的分别,事实上,他们将来也都能发挥所长,实现他的人生,服务这个社会。当每一个人都能肯定自己,而不与别人比较时,每个人才活得尊贵,活得正常。?

在辅导工作中,如果能够透过咨商技术和生活上的潜移默化,让当事人认识到“分别心”所引起的虚妄,许多不良适应自然迎刃而解。?

坐禅

坐禅是禅者的一门重要功课,它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其一是精神上的训练,主要在于训练一个人净化自心,使妄念不起,见自本性之真实面。所以《六祖坛经》上说:??

“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这种精神的训练不拘泥于行、注坐、卧,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清净专注的习惯。为了要训练学生能够清净专注,打坐是其中很重要的功课。它从调身、调息直到调心,使一个人真正的入定。?

打坐究竟对一个人发生什么作用呢?当然禅家会告诉你,透过禅的训练可以使你身心安定,清醒专一,使一个人不受虚妄所驱使,而自见本性。各位也许会觉得这样太抽象了,所以我找了一些最近科学研究的结果,供作参考。?

纽约艾彻斯特公学(EastchesterPublicSchool)曾经作过研究。他们教学生学习打坐,经过实验比较发现:??

1.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2.学生彼此相处的和谐程度好转。3.学生跟教师与父母相处的和谐程度提高。?

4.滥用药物情形减少。

此外,学习打坐对于戒除滥用药物亦有明显助益。班逊和华勒斯(Benson&Wallace)研究发现:在一千八百六十二名吸毒受诫者之中,有百分之七十九的人吸食大麻烟,经过六个月学习打坐之后,只有百分之三十七的人继续吸食大麻烟。但到了二十一个月时,已减低到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吸食。此外,那些未戒除吸食大麻烟的人,有百分之八十三明显减低吸食量。打坐对戒除吸毒显然有效。不过,这里我要作个说明,打坐确能促进一个人醒觉。醒觉的力量,才使得一个人放弃烟毒的麻醉和逃避生活的态度。?

根据1970年史丹佛大学“创造智能科学”课程,对超觉静坐作研究。发现它是一种自然的方法,可使心灵得到较精致的体验,体验到思想的更深层次,而达到思想的最精细状态,接触思想的源泉,醒觉和纯净的智能。在生理上,哈佛大学医学院在1972年,亦发表研究结果,发现它对身体确有助益。

悟与苦的解脱

当我们有了烦恼的时候,禅师会说,烦恼本是虚妄,放下它吧!这句话对于当事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助益,因为他还是放不下。因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从许多现成的生活事务或交谈中去磨练,直到刹那间尘垢剥落,悟入真实。?

悟确实不能以文字来传达,因为它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其结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过我们可以透过心理学来趋近悟到底是指什么。悟可分为浅悟和深悟,就浅悟而言,是不够彻底的,但却能使一个人有所承担,他知道自己所面临的烦恼是什么,接纳它,容纳它。自己突然间由渺小而有障碍的自我中心,变得开阔有如虚空一样的肚量,而原先几乎无法接受的大烦恼,大负担,则化为一毫端那样校所以心里突然释怀,而得解脱。?

有一位女学生告诉我说,她长得不好看,所以常常觉得很烦恼,很灰心,很消极,很孤单。我告诉她说,现在即使我说,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丑,你也不相信,所以我不愿意多费口舌,不跟你争辩你的美丑。不过我要你想想:你的长相是独一无二的,它一定有着光明的意义。你没有发现到它才会感到痛苦,如果你能发现到它,你反而会称赞它。你去想想,改天再谈。?

第二个星期六,在我演讲之后,她又跟我谈了几分钟。我只是解释什么是意义,并举例说冰很冷,冬天惹人烦,火炽热,夏天更可恼。但是炎夏之冰可以消暑,严冬之火则可以暖身。记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他的意义或使命,你再去想想。像这样的咨商持续了一个多月。?

有一个星期六,当我演讲完时,竟然是一位活泼的女学生站在我的面前告诉我说:“老师!我一定要用这不起眼的长相和最真诚的热心,跟别人建立最好的人际关系!然后,她开心地对我笑了。我告诉她说,你已经很美,而且福慧兼得,你一辈子将受用不荆?

这个例子就是悟。悟使一个人发现真正的自己及新的使命,它是清醒的,是成长的,光明的。?

另一种悟是深悟,那是悟入人生究竟的第一义谛,即禅家所谓“悟无生忍”。这是从悟中,彻底地解脱出来,一真一切真,自由无碍,任运自在的觉者。?

由于社会的变迁,经济生活的改变,文化的失调,现代人将面临更多的心理困扰及苦闷,悟有助于苦闷的解脱,并能免于被色相所蒙蔽。?

迈向光明的人生

我们在谈完“灭苦”之后,要更进一步去谈到“实现”的问题。关于大乘佛法所说的实现,包括六个途径,即六波罗蜜: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六个实践处方,就是磨练心智和获得精神提升的法门,兹说明如次:?

布施就是一种服务与奉献,透过对别人的关怀,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更具丰足感,从而有圆满喜悦之感。布施就是慈悲心,就是博爱心,能够实践慈悲的人,他总是能体验深厚的生命意义与喜悦。?

忍辱就是表示能承担,对于失败和挫折能发现其中的意义而接纳它,从而使自己更清醒更进步。忍辱的人懂得宽容,能宽容就有更大的心理生活空间,消除对立的苦恼,原谅别人,同时也原谅自己。?

持戒代表生活格律。每一个人都必须有正确的格律,生活才会正常,才可能自我控制,不会陷入物欲的泥淖。现代人所以会纵欲淫乱,所以会疯狂地投入光怪陆离的生活,追求各种刺激与过分的享受,无非是缺乏生活格律所致。?

精进代表着成长与光明,人能以积极的态度生活,自然会不断地成长,精神生活日益提升,其心智则渐趋成熟而大放异彩。但是精进必须建立在禅定上,因为只有“外离相”,不被色相所动容、所蒙骗时,才可能产生“内不乱”的真定,那才是真正的精进,否则可能变成躁进,而坠入苦恼之中。?

最后一个处方就是智慧了。智慧显然是要奠基在前面五个实践法门之上,它是一个人的悟性,是悟入精神生活的极致,等参一真法界的凭藉。?

禅家对弟子实践六波罗蜜要求甚严,那是因为这六项精神训练,对一个人心智的成长与醒觉,有直接的帮助。?

各位辅导专家!禅也是一门辅导的方法,不过禅不以治标的心理治疗或消除苦闷为满足,禅不只要一个人做一个没有痛苦的人,而且要活得喜悦。还不止如此,禅更进一步引发一个人从许多桎梏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空),证入圆满的精神世界。?

(1986年秋讲于台北学苑,应大专辅导教师之邀而讲)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