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唐普式 >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二章 破诸相 第三节 十二支空

[唐普式]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遍照金刚唐密第五十代普门传灯大奢黎冯达庵 撰述
后学弟子普式 录要  

  第三节 十二支空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谓之十二支缘起。旧译为十二因缘。
  缘者,牵引之义;谓由此境引起他境也。亦称缘起;或称因缘。由无明至老死凡十二事,故曰十二支,此二二支展转缘引,故日十二支缘起。
  无明尽则行尽,行尽则识尽,识尽则名色尽,名色尽则六入尽,六入尽则触尽,触尽则受尽,受尽则爱尽,爱尽则取尽,取尽则有尽,有尽则生尽,生尽则老死尽。此则十二支息灭也。
  缘起之法,若因由不兴则无从引起,无明若消尽则十二支息灭。此息灭之义,有浅有深。浅者属消极,一味遮遣,令渐次净尽;深者属积极,使觉十二支当体即空;前权后实也。
不明十八界本性,谓之无明。
  误认假相为实有,执着不舍、是谓无明。
  因而发生种种妄行,谓之无明缘行
  既误认假相为实有,乃采取善行、恶行、或梵行以求遂意,困此迷真逐妄。
  行中加以认识,谓之行缘识。
  了别行法如何联络,以第六识为主,从而熏发第八识本有种子,得开见相二分。
  随识起者,或色(色法)或名(心法)谓之识缘名色。
  由认识引起之相分,约前六识有外境色法,约后识有内境色法。人类对六尘幻相,每代以假名,故云如是。
  由名色熏发六根,谓之名色缘六入。
  六入即六根,根而曰入,取接纳义也。
  根也者,对某种经验培养纯熟之谓。
  由根应境入心。发生接触,谓六入缘触。
  六根应境,随六识引起触心所;同时六根得开发还入心中,转熏第八识起触。
  由触引起领受之情,谓之触缘受。
  凡起触必生受感,五俱意识生苦乐舍受,分别意识生忧喜舍受,第八识唯舍受。
  受而引起心之所贪谓之受缘爱。
  喜乐受皆凡夫之所贪恋,宜引起爱感。忧苦生“非爱”,舍虽无所爱,然皆爱亦相也。
  爱之不已对境极力取求,谓之爱缘取。
  爱则恒为境缚。五尘当前,固不愿放弃,法尘当前更希实现,多方追求之。此等缠缚,概名曰取。因爱而生。
  执取具足,则种子成熟为中有(中阴),谓之取缘有。
  有也者,法性表现之相也。众生界分二十五有。现生之身名本有,托生之始名生有,示死之际名死有,死后生前为中有。种子成熟,即业因成熟也。
  现生报尽,中有从而托生相当之趣,谓之有缘生。
  现生报尽,中有所以必求托生者,有根无尘,要依父母乃得参加尘境。
  得此生身,不免四相迁流,终于老死,谓之生缘老死。
  自无明至老死凡十二事、辗转为缘,众生生死轮回不已,端在于此。若能消除无明,则十二支展转息灭、遂得超脱轮回矣。
  经教中对十二支缘起,原有种种释法,今举二门如下:
  佛学正义:一方面谈万法皆空;一面谈万法缘起。即无性缘生,缘生无性之旨也。只知缘生,不达无性,固落凡外。只知无性,不达缘生,亦堕权小。是故真实大乘,恒于实相中详究缘起之道。
  (一)缘觉乘观法
  此类观法,从现在果溯过去因;复据现在因,推未来之果。
  过去因
  (1)无明——无始烦恼。
  (2)行——依烦恼作业。
  现在果
  (3)识——现世初入胎时的识神。
  (4)名色——托胎后渐起心法色法。
  (5)六入——胎中成就六根。
  (6)触——出胎后接触外物。
  (7)受——对事物起苦乐等物。
  现在因
  (8)爱——贪染种种可欲事物。
  (9)取——贪爱炽盛,驰驱诸境,取求不已。
  未来果
  (10)有——依爱取业、复堕三有。
  (11)生——业果成熟,又复出胎。
  (12)老死——依四相迁流渐老至死。
  十二支观法,籍明轮回大意。依此观法作正思维,终使十二支息灭,得证辟支佛果。为别于只泯人我的声闻小乘,特称缘觉乘,或中乘。
  此约三世观轮回之迹,属业感缘起门。
  (二)菩萨乘观法
  现在因
  (1)无明——不明世间正理,不离三界。
  (2)行——由善恶心所,起善恶梵行。
  (3)识——由行熏成之果,藏于识中.
  (4)名色——熏发赖耶中名色种子。
  (5)六入——熏发赖耶中六根种子。
  (6)触——熏发赖耶中触心所种子。
  (7)受——熏发赖耶中受心所种子。
  (8)爱——以贪爱等心滋润苦果种子,使渐起现行。
  (9)取——执取甚旨,能使现行速现。
  未来果
  (10)有——苦果种子成熟,行缘出现于三界。
  (11)生——受未来五蕴身。
  (12)老死——未来身变异至灭。
  无明有浅有深,浅者属烦恼障,依人我见而起;深者属所知障,依法我见而起,本表观法所谓无明,仍以烦恼障为主,凡夫之第六识,攀缘不已,是谓逐妄。其中善恶无记之行甚多。既有善恶,则影响众生界而起反应力。反应力潜入心中,能使阿赖耶识发生变动,此等种子数数熏习,渐次发展。及其果熟,不免牵入轮回。其被熏成熟种子出现于世,谓之现行。然由种子至现行,须行强大滋润力促成之。此等滋润力,以贪爱为主,爱则眷恋不舍,不令种子退隐,加之以执取,则身口意三业均赴之;故能令现行速现。至此,与众生界新联络枢纽之因告成,准备作未来果之开端,由中有而生而老死,轮回不已。
  此约二世以观轮回之迹,属赖耶缘起门。
  赖耶缘起者,阿赖耶识中所藏种子,缘熟则起现行,而流露事相于世间之义也。
  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文全部写出应作:“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行,亦无无行尽;……无生亦无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共十二支。中间十支已省略,以“乃至”二字概括之。
  上文缘觉乘菩萨乘两种观法,虽浅深不同,要皆以破烦恼障脱分段身为主,业感缘起未足称真如境界。赖耶缘起堪称生空真如。然未见法空真如,未得谓之“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真如缘起法门也。一念心中,十二支顿具;不待开为若干世以观之。
  法界本体具含无边妙用,一念心中无所不具,非惟十二支因缘法如此。诸支一时并呈,不分先后,一时顿了。会此宗旨,得由绝无时间空间之法空真如本体随缘开为法相。多不碍一,一不碍多,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皆无不可。
  真如本体即大空;一法不立。明尚不可得,何况无明!无明尽者,与无明相对立名,即无明由有而无之相也。以观自在智直缘二空真如,绝无无明相与无明尽相;故经如此说。余十一支,亦准此例。是谓十二支空。
  真如本体,既一法不立,真如二字亦虚有其名。其能开展光明,亦只意密之能事。空之中不妨有明相,明之中不失其空性;斯称正觉,故曰明尚不可得。若明中顿失空性,便成幻光。无明者迷失本体,比幻光迷惘更深,故曰“何况无明”。
  然所谓空者,约智门言之。若观自在菩萨运用大悲时,不妨起种种胜行。非谓无行亦无行尽,遂不起度生妙用也。
  华严经十地品云:“一切有为,有和合则转;无和合则不转。缘集则转;缘不集则不转。我如是知有为法多诸过患,当断此和合因缘。然为成就众生故,亦不毕竟灭于诸行”。此正明般若波罗蜜多现前时,即缘起离缘起之妙用。
  有为法者,识身所造作而成之法相也。若论其本有功德藏,则于体在中,不缺一法;但未经造作,则不能出现于外迹。必以业力推动之,并需得外境为缘,始能起其幻相。若论新身之出现,尤须父母作和合因缘,乃克转中有为生有也。缘有四种:
  (一)因缘
  (二)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
  若自动转变之有为法,须四缘具足。心中先植其因,待诸缘具集而转为现行,此属因缘。心中之因,等流相续,不被他法压伏;此属等无间缘。动机一起,牵引意力缘虑其境;此属所缘缘。辅助外迹,流现法相;此名增上缘。四缘具集是为自动转变通例。若被动转变之有有为法,视须因缘增上缘两缘和合便得。
  有为法落于我见之中,遂成因果流转之法,所以过患甚多,欲免流转,必断其各合因缘,此后不再受生,永住涅??,然为利益人人生故,不妨随缘,游戏于诸行之中。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