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汉地 > [近现代]居士著作开示 >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 正文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八 观性门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乙八 观性门

  此门来意略述五种:一者,上有四门观相,今此一门破性。性相不同者,性为性质,物体以不变为性,相为相状,事体彰显说名为相。又性为其内,即是体性,相为其外,名为表相。此二是诸法要领,故须批破,以断凡情。
  二者,一切凡夫都执著诸法为实有,执著诸法有实体,诸法本性是空,所以须要阐明法无自性,所以名“观性”。又执著名性,诸法本无实性,而人执有实性,此执微细深隐,而人不觉,才起一念有心就是性有,乍起一念无意就是性无,般若如实智中不容有此等妄念,所以般若无所住,最极清净。如《摩诃般若经·一念品》说“诸有得有著者难可解脱”;又《遍学品》说“适有有法,便有生死,适有生死,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法华经》说:“我以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三论玄义》说:“有依有得为生死根本,无住无著是经论大宗。”所以修学佛法应以般若无住为主,不应有一毫妄念存在。
  三者,上来诸门多直接说明无生性空的道理,然而这些理并不是常情所容易理解的,如果不以近事来比喻远旨,那么空法深到难以置信,所以借无常变化的事相来说明空义,以消除人们定有定无的执著。人们只知道无常变化是有为法,不知观无常是空义,所以《维摩诘经》言:“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大智度论》卷二十二说:“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如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中论·五阴品》说:“问者若欲说其过,不依于空而说诸法无常,则不名问难。”鸠摩罗什说:“无常是空之初门。”而本论此门就是用“见有变异相”,的无常义来说明本性空义的。?
  四者,上面多是破有明空,虽然也破无,多是就三相中灭相说无,不是正式破无,今此一门双破有无,即是用因缘有无破定性有无。言因缘有者,诸法由众因缘和合而有,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无自性,不同凡夫二乘,谓诸法为实有。言因缘空者,因对有明空,所以空是相待假名,不同凡夫二乘的顽空、偏空。今对有说空,空无实体,所以空亦空,非空非有,即是中道有无。如《三论玄义》说:“如因缘假有,目之为俗,然假有不可言其定有,假有不可言其定无,此之假有,远离二边,故名为正。假有既尔,真无亦尔,假无不可定无,假无不可定有,远离二边,故目之为正。”正即是中。?
  五者,这一品发明二谛,二谛是佛法的纲领,总摄一切教义,今即以此真俗二谛破执显理。以真谛空破一切实有迷执,以缘起有破断灭空迷执。又二谛俱可破有明空,以世谛缘起无性破自性实有,是为缘起性空;以第一义谛离言绝相,假也不立,为假名空。一切法义不出假实二种,此二若空即一切法皆空。此空即是中道实相,实智涅??。
  ?
  丙一 长行发起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诸法无性故,如说:?
  所谓“诸法无性”,意思是说法无自性所以说“无性”。又性是体性,诸法没有真实体性,所以是“无性”。“如说”者,如佛经所说。这是引经立论,也是发扬经义。佛经不必有此偈颂,经中有此文义,龙树作偈以摄之,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假设问答,解释经义,阐扬佛法,如同《中论》都是依据经义,弘扬正法,而作的诸偈。?

  丙二 门体正说
   丁一 偈 颂
  见有变异相  诸法无有性?
  无性法亦无  诸法皆空故?
  此偈上半破诸法实有自性,下半破无实体的假名法,即是上半偈破实有法,下半偈破假有法。这是为什么?因为“诸法皆空故”。此偈所可破的偏执甚多,兹略陈数条:一者,上半偈破外道,下半偈破内学。外道执有神我(灵魂)是遍是常,是实有法,又执大有与瓶等诸法都有实体,即是性义,只是各派外道所执神觉有一异的不同和大有与诸法有总相别相的不同而成为多派,所以上半偈破实有自性正破外道。言下半偈破内学者,如成实师不执诸法实有自性,而执世谛无性的假法不能不有,所以今偈破云,“无性法亦无,诸法皆空故”,所以下半是破内学。二者,上半偈破小乘毗昙执法实有,又执无我理及灭谛涅??是空为偏空,所以上半破自性空有是破小乘毗昙。下半偈破无性假法是破大乘师执假义,如唯识师认为:一切外境都是识所变现,无实自体,如果认为实有自性,就是虚妄分别,就是遍计执,所以外境是空。但依他起是世谛的无性假法不能是无,所以内识是有,这是空性不空假。如果约三性来说,唯识师只空遍计执,不空依他起,所以今偈破道:依他缘起的“无性法亦无”。本论初门偈云:“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三论的空义正是以假为空,哪有不空的假法?三者,破古摄论师所立的三性三无性,这是唯识家早期的一派。三性是:虚妄性、分别性和真实性。就是后来所说的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三无性是:相无性、生无性和真实无性。摄论师认为:三性是假名安立是世谛真实,三无性是非安立谛是胜义真实,今偈上半破三性破其世俗谛实法,下半偈破三无性破其胜义谛实法,所以说“无性法亦无”。四者,此偈据无常义,破自性执即是破于常义,如有人执自性清净心是真常有,下半借相待义破于无常,既无有常也无无常,因为常与无常均为二边之见,所以《大品般若经·十无品》说:“一切法非常非无常。”同经《问住品》说:“色是常不应住,色是无常不应住……以有所得故。”
  ?
  丁二 长 行
   戊一 释偈本
  诸法若有性,则不应变异,而见一切法皆变异是故当知诸法无性。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不应从众缘生,若性从众缘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是故一切法空。
  释偈有二义:一者约诸法无常变化,当知诸法无有定性,如果有自我定性就不应有变化,性以不变为义,今见诸法皆有变异,所以知无有自性。这是就无常变化说明诸法空义。二者“复次”下约因缘和合说明无性空义,性是本来就有的意思,不需要别的条件助成,也不是后来创作,所以说“不作法不因待他名为性”;今诸法皆是从众因缘配合而生,所以知无有本性,没有本来的自性,岂不是无性,无性就是性空。?

  戊二 外人为内生过
  问曰:若一切法空,则无生灭,若无生灭则无苦谛;若无苦谛则无集谛,若无苦集谛则无灭谛,若无苦灭则无至苦灭道。若诸法空无性,则无四圣谛。无四圣谛故亦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贤圣,是事无故佛法僧亦无;世间法皆亦无,是故诸法不应尽空。?
  文中“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这是外人提出内义为生过失,生什么过失呢?依外人意见:如果一切法空,就没有三宝四谛,也没有世间法等过失,岂非邪见?这是诸部小乘人的口气,不是佛法以外的异道。从“若无生无灭”至“则无四圣谛”明无有四谛,从“无四圣谛故”至“佛法僧亦无”明无有三宝;“世间法皆亦无”是说明也没有世间法。这都是正为说空者指出的过失。最后“是故诸法不应尽空”是总结外人的意见,总的意思是执有排空。?

  戊三 标宗免过推过还外
   己一 标宗免过
    庚一 标二谛宗
  答曰:有二谛:一世谛、二第一义谛。?
  论主回答,标明二谛,免除自我过失。第一义谛是就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所以说为空。为了弘扬佛法,阐明真理,使得一切人都能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能使不生三毒,离苦得乐,得大解脱。第一义空虽不可说,佛陀施设方便,随顺世俗,建立三宝四谛,因果报应等法,能诫恶劝善以利世人,名世俗谛,在世俗谛中不说一切法尽空,只是说世谛有为法中没有自体性,说名为空,就是在世俗谛讲有,第一义谛说空。外人不明白有真俗二谛,妄为论主生过,论主是没有外人所说的那种过失的。
  ?
  庚二 明有空互助
  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若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
  第一义谛是诸法实相甚深理体,如果能悟得第一义谛,就可以得涅??解脱。如此说来,直明第一义谛便可,何必说于世谛?是故释言:“若不因世谛,则不得说第一义谛”。如《大品般若经·深奥品》说:“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故说”。所谓“方便力”就是方便智力,以此方便智力,用世俗中语言名相来说明第一义谛甚深义趣,所以说要“因世谛得说第一义谛”,这是以世谛资助第一义谛。反过来说:要悟得第一义谛得如实智,才能有方便力说法教化他人,这是以第一义谛资助世谛,所以二谛兼明才能正确认识佛法真义。
  ?
  庚三 明不知二谛的过失
  若人不知二谛,则不知自利、他利、共利。?
  说明不知二谛意义的过失,就是不能得到三种利益。三种利益是:自得利益,转教他人使得利益,自他多人共得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学二谛教,悟中道理,修六度行,证菩提果。凡夫二乘不学不知二谛义的,就得不到这三种利益。?

  庚四 知解二谛者生中道智
  如是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
  此文说明,懂得二谛的人就能通达空有不二的中道。知有为诸法从众因缘生名为知世谛,知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即是性空,名为知第一义谛,所以说“若知世谛则知第一义谛”。如《中论》:“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又要知道:第一义谛的空不是离开事物另外说空,而是即事物没有真实自体或固定性说名为空,正因为事物没有固定性才能随缘生起一切诸法,故说“知第一义谛则知世谛”,如《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这是因缘起而性空,由性空而缘起,所以知缘起与性空融通无碍,空有二谛本来不二,不二无偏,即是中道。所以论云“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如果能这样识知二谛,就能够自利、利他、自他共利。?

  庚五 明外人不识二谛
  汝今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是故堕在失处。?
  佛经中说:生灭无常,三宝四谛,因缘果报等有为缘起法,是就世俗谛说的,而诸部小乘学者,闻说此等诸法“谓是第一义谛”。因为小乘人以生灭无常有为法为真理,见四谛理能断惑证真,所以是第一真谛。在大乘人看来,生灭无常,苦集灭道等法,都是从世俗义说的,所以外人“堕在失处”。如果就四重二谛来说,缘起有为法是世俗谛,缘起法本性是空,为第一义谛,而毗昙学者“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就是不知二谛义,这是第一重。第二,说有说空都是世谛,非空非有才是中道第一义谛,而成实学者,闻说世谛认为是第一义谛,也是不知二谛。第三,说空有为二,非空非有中道为不二,二与不二都是我家世谛,非二非不二方是第一义谛,大乘学者“闻说世谛谓是第一义谛”,其中包括空假中三谛和三性三无性等都是我世谛,非三非不三方是第一义谛。第四,凡有言说都属于世谛,言忘虑绝是第一义。如《摩诃般若经·四摄品》说:“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中不可说有因缘果报,何以故?是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亦无言说。”?

  庚六 明通达二谛的人
  诸佛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
  最善于通达空有二谛的人,是诸佛,也正是论主龙树菩萨。论文指出“因缘法名为甚深第一义”。所谓“诸佛因缘法”,是指佛所说的因缘和合生起的诸有为法,也是经论中所说的缘起法。在一般见解可能认为:由众因缘所生的生灭法是有名有相的,怎么能说它是第一义谛呢?所以就跟着解释说:“是因缘法无自性故,我说是空。”一般学者认为:缘生诸法是世俗谛,另有真空实相是第一义谛。今论并不是这样,论主即指此缘起世俗法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不是离开这缘起世俗法另外有第一义谛,所以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经》又说:“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不动真际而建立诸法。”这是色空无碍,二谛融通,空有不二的中道法门。中道不离二谛,因二谛以显中道。?

  己二 推过还给外人
   庚一 捉定外人自性
  若诸法不从缘生,则应各有定性,五阴不应有生灭相
  这是指出外人主张诸法有自性,而后为他生过作为破的把柄。假若诸法不是从众缘生而是本来自有的,那么,事物应当各有自己的独立不变的固定性,就不应有生灭无常的变化。说诸法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既然不符合现实,更有诸多过失。?

  庚二 推过还外
  五阴不生不灭,即无无常,若无无常则无苦圣谛。若无苦圣谛,则无因缘生法集圣谛。诸法若有定性,则无苦灭圣谛,何以故?性无变异故。若无苦灭圣谛,则无至苦灭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则无四圣谛。?
  这是说明,如果诸法不空而有定性的话,就不能建立四圣谛。这就是在破自性。?
  若无四圣谛则无得四圣谛,若无得四圣谛则无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事无故则无四沙门果,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向者,若无得向者则无佛;破因缘法故则无法,以无果故则无僧;若无佛法僧则无三宝,若无三宝则坏世俗法,此则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这是推过还与外人明无三宝过,如果诸法不空有定性,佛法僧三宝也无从成立。?
  复次,若诸法有定性,则无生无灭,无罪无福,无罪福果报,世间常是一相,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这是推过还与外人无世谛罪福因果报应等法。在世俗谛中,众生妄心造作的缘起罪福因果报应等假法,虽无自性,但也不是没有的事,假若认定法有自性也就不能建立世间因果报应等法。如果能够了知诸法空无定性,方可由众缘和合生起一切法,建立一切法,所以这空有是一致的,性空是积极的。有些人听到佛家谈空,就认为是消极的,遁世的,或说是否定现实的,这是莫大的误会,也是不懂得佛教说空的意义。佛教本身各宗对于空义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何况世人。因此《中观论》说:“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众生实有自性的执著与生俱生,与无明暗识相应,最难破除,假若认定有一毫实在法体存在,就不能知因缘生法即是性空。自性执著的妄见,破坏着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建立,同时也遮障着对真空实相的证悟,愚哉!哀哉!以上破自性完毕。
  ?
  庚三 破他性
   辛一 就相待门破
  若谓诸法无自性从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自性云何从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
  因为无自性也就无他性。什么叫作他性?本对有自才说有他,在自既无,因何说名为他?自和他只是相待的假名,无有实体,无自所以无他,如果无有他怎能说从他性有呢?
  ?
  辛二 相即破
  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他是对自而言,如果没有自性即无他性,所谓他性,就是他个的自性,在我说是他,在他,他性就是他物的自性,自性如果破了,他性也无从成立,如果没有他性,怎能说从他性有。
  ?
  庚三 总结四法空
  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离自性他性何处更有法?若有不成,无亦不成。
  这是推过还外的总结,总结四法不成,即自性不成、他性也不成、有性法不成、无性法不成,自他有无均不成。
  ?
  丙三 结归三空
  是故今推求无自性、无他性、无有无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这是一门大段的总结?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