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佛教基础读物] > 佛教丛书·佛陀 > 平等 > 正文

平等乞食

[平等]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平等乞食

佛陀成道后,一日所作,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自受用,就是在禅定中享受法喜安乐;他受用,就是在僧团课徒教众,行脚弘化。尤其借着托钵乞食,接近人群,弘法利生,所以《金刚经》一开头就说:「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所谓「次第乞已」,指的是不分贫富贵贱,依序一家一家沿门托钵。不过,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苦行色彩浓厚的大迦叶尊者,他从不到富有人家托钵受供,因为他认为富贵是由于过去世懂得布施种福田所招感的果报,既然今生已经这么富有了,何必再去锦上添花呢?因此他宁可到贫穷人家去托钵,做穷人的福田,所以一直是「乞贫不乞富」。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正好相反,他觉得贫苦人家连自己的三餐都难以温饱,何忍再去增加他们的困境,而富有人家布施少许财物却一点也不为难,所以他是「乞富不乞贫」。

他们这种极端的行径被佛陀知道了,有一天佛陀特别召集大众开示道:「乞贫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应该建立在平等之上,尽管世间充满了差别对待,但是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在平等法里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心不均平」正是今日社会纷争的原因,因为人一旦有了比较心,就会有计较,有了计较,纷争于焉产生。一般人都要求别人给他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因为虽然理上佛性平等,但在事上却有因果差别,我们每个人从过去到现在所造的业不同,每个人的福德因缘都不一样,自然境遇果报也不尽相同,因此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能公平的,只有靠我们的心去制造平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自然能超越世间的差别对待,人与人之间自然和合无诤。所以《六祖坛经》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