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基础 > 佛教文集 > 在家修行戒律篇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 > 正文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各位诸山长老、各位护法居士、吉祥如意!我们又见面了。

四大皆空人人有分

上集说到四大皆空,很多人误解这个四大皆空是出家人的专利,不是出家人就不必四大皆空。在前一集中我已经稍作解释了,不管是有修行或者没有修行者毕竟都是四大皆空的。有的人错认了佛教,他把佛教当成是一种悲观,学佛一定要每天装出一副很悲观的样子,正襟危坐,愁眉苦脸,正经八百……什么的。好像对世界任何一切轻安快乐的事情,统统不能拥有,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学佛若不是为了得到轻安,得到快乐,得到和平,得到自在,那我们学佛要干什么呢?不学佛便罢,如果愈学烦恼愈多,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学佛修行了。

修行人假如常听到下面这句话是很正常的:‘唉哟!你是看不开的,已经四大皆空了,怎么还在说感情和快乐的事情呢?’当你听到这句话,你要同情他的无知,因为他不了解佛所说的觉有情的意思,或压根儿没听过。佛说的觉有情,不是愚痴的无情,他所说的快乐,也不是从物质上去追求快乐,而是使内心轻安快乐。佛陀所说的:经济的稳定,这就是物质的快乐。物质的快乐之外,必须要充实内心的快乐,这样才能得到身心的安乐。读过这本书的人相信不会再误解修行人了,也不会一开口就说:‘一个修行者还要什么情与无情?还要什么快乐与不快乐?’应该不会再这样误解了,先前有这种见解是不了解佛法的,要不然就是对佛法了解不彻底。基本上佛教是重视亲情,重视友情的。

觉者不纵容渴爱的生起

觉者:觉有情。所以并不是无情,并不是像枯木,而是重视在他彻底觉悟后的有情,心中有情而不被情所束缚,也可以说心中有情,而不被情粘到,心中有爱但是不会被爱粘到。纵然无明未觉,只要不落入渴爱沾粘之中,仍不偏离中道。在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当中,最重要的是说,你有触、有受(感受到)由此止住,你不能再落入爱、取、有。假使你经感受到又落入爱、取、有,你就产生一个或好或坏的烦恼,好、坏都将成为个人的业力,人人都是如此,所以千万别去沾粘渴爱,才不会有烦恼生起。有好多人说他们的烦恼好多好多,不知怎么办?如果他们继续纵容渴爱生起,烦恼的灭除仍是遥遥无期。

世间无主宰者亦无我

佛陀在亲情、友情的生活当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还有佛陀也亲自力行,更常常教导他的弟子,去实践亲情和友情,因此佛教并不是无情的,更不是断情,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沾粘情,不沾粘爱,不沾粘一个‘我’。说起来‘我见’最可怕。虽说实相中无我,一旦执有一个我,就牢不可破,连别人都说是我的,如:他是我的儿子;这‘东西’是‘我的’;这一千块是我的……。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没有一样是我的,说真的不管是财产、房屋、汽车、衣服、身体、夫妻、儿女、兄弟姊妹……,都只是有使用权而没有永久拥有权,没有一样东西真正属于谁的。所有的东西大家互相使用,宇宙的空间大家互相使用,一个家庭建立之后家人互相使用,人与人当中互相沟通,就是互相使用,一切的一切都是互相使用的,没有一样东西属于私人的。连生命都只属于因缘而不是属于我的,那还能从哪里找到一样是我的呢?如果真有‘我的’人、事、物,那么‘我’就能控制它、操纵它,事实不然,你看:明天要感冒会不会跟自己通知说‘明天要感冒了,你自己要注意了’或‘感冒了,自己能叫自己不要感冒吗?’‘在痛苦时,自己能叫自己不要难过?’‘人要死了,自己有能力叫自己不死吗?’会感冒的、会痛苦的、会死的都没有。‘一个我’存在其中,只是一些因缘显现著无常的现象而已,所以说东西以及包含四大的身体都只是暂时有使用权而已,并不是永远是我们的。你如果了解这样,你就不会沾粘了,因为连身体都无法如愿地操纵它,你还在为谁辛苦为谁忙?所以佛陀不论对亲情或是对友情都教导他的弟子如何明确去实践呢!

佛陀的法与精神受肯定

有一些人错认为出家人都必须要断情,不再认亲情,才叫看得开,才能修成正果,这种的说法也是不了解佛陀教义的人,怎么说呢?一个人学佛要有目标,目标又包含两项:一项就是了解真理(法),另一项就是了解佛陀的‘精神’。不学佛就没话讲,如果想去除烦恼就必须要学佛,而学佛一定要了解佛陀他所体证的真理。它的精神又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希望众生个个离苦得乐,希望所有的众生都断除忧、悲、苦、恼,证得涅??,这是佛陀的大悲愿心,这大悲愿心假如失去的话,那就变成独善其身了。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必须了解戒、律、法及佛陀的精神,如此才样样具足。我们不要认为出家以后什么都不要了,既然什么都没有了,你就不用修了。如果什么都没有了,就没有因果没有道德观念和业力的轮回了。这种的无和涅??是不一样的,真正的涅??是看彻底了,了解清楚了,知道任何事情的起点与终点,真理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无得失心。并不是盲目无明的那种,什么都没有了,这样是很恐怖的,恐怖什么呢?没有因果观念,没有道德观念,包括不会生智慧,当然就无法用智慧转生烦恼的念,因此也无法体会真正的没烦恼(涅??)。

‘放下’的真谛

很多人嘴里说放下,但却不知要放下什么?也不知道要如何放下?假若没有真正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之前,要说放下谈何容易!除了彻底体证真理的人够格说放下以外,其他的大多误以为‘放弃’就是放下。例如:出了家即断绝亲情,不跟亲人往来,这种即是放弃而非放下。因此出家以后,是不能断亲情的,同时,还更加要认识亲情才是正确的。或许有人不是这种说法,他说:‘唉呀!你已经学佛了,怎么又落在社会的世俗事上去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忘恩负义的,也不合乎慈悲的原则。现在有的每一样东西,都要在现有的生活空间里发展而来,离开这个现有的生活空间另外去找一个不属于此空间的东西,这样我觉得比较不如实。聪明的人会活在现有的当中,这样比较如实。在如实的生活当中建立了身心的安和,那么这是我们修行的方式与目标,若不是的话,就变成跟社会跟人群脱离,那就错了,所以别认为出家以后就必须要断情,包括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不论什么情都断离了,才算是出了家,这是无情无义的作为,而且完全错了。你不妨想想看:要不是有父母生你,怎么会有你呢?何况父母又养育你!若你不感念父母的亲情,那么你就像朽木、顽石了。

我曾经讲过,佛陀当时虽然离开王宫去修行,但是当他证悟了佛法之后,他还是回国度化所有的百姓,度化他的父王,他不只度化他父王而已,包括他父王生病时,他还亲自照顾,死后还亲自抬棺……等等的孝行,以及说法度众当中,均以孝道为基础,逐渐导入涅??。由此可知佛教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的:出家以后,每项事物都不能管。真正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叫你每项事物别沾粘罢了。出家是叫你离开烦恼、执著的家,并不是离开所有世间一切的事情,如果这样,那么一些智慧上有障碍的或是植物人,岂不是变成大修行人了?其实他们只是‘无记’罢了!修学要学智慧学解脱,并不是学无记,无记不能解脱。所以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人必须修持的德目。

老师授求生技能 师父授涅??功夫

如果没有老师教我们社会的知识及求生的技能,那我们如何在社会求生存?除了老师教我们求生存的知识及技能之外,另外修行人教我们心地的安静也不可或缺。一般的老师是教我们一些求生的条件,而出家修行的师父会教我们心灵的环保。老师及师父教给我们身心安住平稳的条件,自己的身心安和二项,就建立在这个地方。我们如果能守住这二项,依照他们所教导的方式,先做好慈心不杀,就是生慈悲心不杀害生灵,然后继续修好十善业。十善业是人人必须要修的。不管你是修行人也好,不是修行人也好,是出家人也好或不是出家人也好,都应该修十善业,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由于我们过去的行为,现在要自己去承担业力牵引而来的结果;而你现在所做的行为,又将成为你自己未来的果报。因此你最后所受的果报并非操纵在别人,而是取决于你自己一切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现在的行为会感召以后的结果,你的结果是由你的行为感召而来的。因此,果报现前时,求佛、菩萨、鬼神是无济于事的。正所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是这个道理。在此你可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因为这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哩!至于他们的能力只能随机告诉你断恶修善、自净内心罢了!就看你自己听不听了。佛陀发现了业力的轮回,观众生在轮回当中,无法超脱,于是慈悲说三十七道品度化众生出生死苦海。至于出不出烦恼苦海,就看你听不听话了?你有业力的轮回就产生一切行为和业,那么这个业的当中,还有分很多,属于无记业者(非善非恶),没办法感引他去轮回,如果是有意的(有心念的),那么就有轮回,被你的业力拖著轮回,这种各位应该都知道,我们也说过很多遍了。

世间知苦到出世间灭苦

佛法没有离开过世间法,离世间法也没办法找到佛法。在世间法中你才可以体会到‘出世间’的法。如果没世间法来冲击你,你怎么知道‘苦’(世间),你怎么知道怎样去‘离苦’(出世间)?有世间的法来冲击‘知苦’,你才知道‘离苦’,佛法是重视这项离苦。如果所学是跟‘离苦’没关系的,不能算是佛法,修学就不会进步,充其量,只是增加一些累赘或谈话资料而已!所以佛法绝对不离开世间法。佛法藉世间法导入涅??(出世间),首先从‘如何把人做好’做起,因为,人道假如没做好,怎么生天道呢?人道做好,是第一个层次,像我们求学问,小学假如没毕业,……都不懂,文字不会念,你怎么读中学?又怎么读高中?怎么读大学?怎么上研究所取得硕土、博士学位呢?求学问有次第,钻研佛法也是有次第的。

缘起甚深

佛法是甚深缘起的真理,甚深就是很深很深的意思。并不是一般人简单说说,我听了之后,也像鹦鹉学说话,会说缘起,缘起就了事了。要彻底了解缘起是很不容易的,身心精神片刻都不能涣散,都能集中,假如身心精神没有集中的话,那你就没办法悟出甚深的真理。了解缘起正法的人,他就是初果的圣人了。从凡夫进入初果,就像瞎子画世界地图。你想想看,从凡夫进阶到初果的圣人是何等的不容易啊!由此可知甚深缘起法有多深呢?你还记得吗?在阿含经内阿难有讲一句话:‘唉呀!佛陀啊!这个缘起法很好,但是也很简单。’佛陀说:‘不是这样的,阿难啊!缘起甚深、甚深,难悟啊!’若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没有办法彻底证得。因为理论和实际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学佛的第一步就是悟缘起。确实了解缘起,了解五蕴就是缘起的,你才会慢慢减少自己的执著,减少自己的执著之后,你会发现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包含自己的身心都是无常。你了解了无常之后要更加积极为社会服务,无当时间过了,就不会回来了嘛!所以你要更加积极为社会服务,不是说你悟到无常后,却消极下去,遇到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反正世间无常嘛!这种做法是反常,不是真的认识无常。‘无常’是说:时间过去,不能回来,我们就把握当下宝贵的时间,做好份内的工作。不要让时间溜掉了,这样就太可惜了。所以体会无常的人,他对世间一切事情,包含对自己的修行及服务人群会更加积极,对自己本分该负的责任,他会积极去完成,因为他了解无常,了解时间的宝贵。所以我们若了解无常后,对任何事情会乐意参与,修道也会很精进的,但是要悟证佛法,必须要以人天道做基础,即是以做人的五戒及十善来作为我们悟道的本钱,以人天道作为悟证佛法的资粮就对了,资粮就是说本钱,譬如说你要爬上二楼,需楼梯一阶一阶爬上去,不能说你一下就由地面跳到二楼,这是不实际的,否则也只是空谈说妙,说一些理论,对断除烦恼、灭一切苦集完全没有一点帮助,甚至会惹出更多的烦恼,何况家庭夫妻的生活如果不和乐,那你要怎样修行呢?家庭夫妻不和乐,夫妻互不能沟通时,心情像一颗石头压著,内心的无明火随时都会爆发,你怎么有办法身心集中、有办法安住于四念处呢?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家庭夫妻的和乐,这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夫妻是每一天都要见面的,甚至从早到晚,整天都在一起。夫妻在一起,建立这个圆满的家庭,你们不和乐的时候,你内心的痛苦比肉体的痛苦还要难受,各位应该都有尝试过。

自然苦不用怕 缘起苦可避免

肉体的痛苦,虽然是苦,但它是自然苦,谁也不能避免,但内心那种煎逼的苦才是最为苦的。假如在那当中,你要了解:自然苦不可怕,缘起苦最可怕。缘起苦也就等于是心的苦,由你的眼耳鼻舌身看到外面不合你的意,而在这当中,产生了你内心的不安,内心的恐怖,内心的烦恼,而引起的这种心苦,是比你身体的苦更加倍的苦,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著,每一天都没有精神,事事兴趣缺乏,因为这样,才会有很多人走上自杀这条傻路。我说要自杀倒不如为社会服务,服务到自然死亡,这才有意思。父母生给我们身体,用来自杀实在很可惜的,他的那种行动是愚痴的、是盲目的、是无明的、是颠倒的,那些年纪轻轻,正当要为社会服务的时候,稍微遇到一点刺激或打击,那么就以自杀来做消极的逃避,实在太不值得啦!因为人身难得啊!

人身难得有如盲龟进洞

佛陀说要得到人身就要像是什么呢?像海面上有一根浮木正在漂流著,浮木的中段有个洞,那时海底有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它每一百年才浮上海面一次,浮上来的时候正好能钻进那根浮木的洞里。啊!这真的太难了,海那么大,浮木漂来漂去,位置不固定,浮木只有一个洞,乌龟又瞎了眼。一百年才浮上来一次;这跟大海捞针一样的难呀!人身没那么容易得,如同以上的比喻可想而知。既然得到人身,就要爱惜这个生命,安住这个生命,所以遇到事情,你一定要去面对它,事情一件一件该来的就来,你就一件一件的如实处理它,对你来说会增加许多做事的经验。我们以前有说过,人最大的本钱就是经验,老人的经验丰富,而年纪轻的人,经验就比较不足,就像我也有经验过,年纪愈大,经验愈丰富,如果经历不丰富,只是略有所闻,听听而已,就不切实际。只有自已经验过的事情才能印证过去人家所讲的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真正要修行的在家居士们,你们夫妻关系一定要和乐,否则,你如何面对群众呢?不论你在工厂上班,或者在那里服务,同事之间或因工作性质,每天都得面对许多所服务的群众,你要怎么去应付他们?唯一应付得体的,只有实行佛陀所说的中道法,即现有的生活,必须要如实。佛教重视中道,但中道并非疏忽现有的生活。夫妻生活一定要如如实实,不作假、不虚浮、不瞻前顾后才可以。

忍辱是夫妻和乐的秘方

好了,闲话不要说太多了。我们再说夫妻之间的忍辱。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譬如说,我自己也有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何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忍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前因地修行的专案之一,在成佛因地修行当中,忍辱波罗蜜很重要。依我的体会,修忍辱就是在积福,有忍辱的人,他就有福,没有忍辱的人,他就没有福。例如他在做善事,虽然他在利益别人,不经意中他不够忍辱,发了脾气,一把无明火就烧尽功德林,所以忍辱是很重要的。

但是要修忍辱一定要靠内观的培养才能扎根,如果不靠内观的培养,那忍辱随时会被无明火打垮。内观就是要行住坐卧时时刻刻悉明觉,明觉自己行住坐卧的身子当中,每一个举动在做什么?走路时,明觉身子在走路,只有身子在走路,没有一个我掺杂在里面;停下来或站著时,明觉停下来或站小的身体(还是没有我停下来或站著);坐著时,明觉坐的身子(只是坐的身体,没有我);躺著时,明觉身子躺著(只是身体躺的姿势,没有我躺著的观念),如此慢慢的训练,一天有明觉三分钟,然后扩展到五分钟,再扩展到一小时、二小时、半天…(除了睡熟了)。修行不须速成,也没有速成的方法,修行是如实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离开明觉的,一离开明觉就是无明了,一定要如实的经验,如实的体证,才算是老实的修行,你如果想走速成,有时候会跌得更严重!我们不要重蹈‘欲速则不达’的覆辙,就像我当初还是在家居士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人同时在一起修,有的人说修行就是要如同坐飞机比较快速,我就说我的修行要像坐火车就好,他就问:为什么?我说:我一步一步走,因为修行不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成就的,是要有长远心的,就像我坐的火车,火车若没油,还是停在铁轨上;要是坐飞机没有油,掉下去就可能摔死了。所以说修行重在有长远心。知道方法,脚踏实地,老实一步一步走,内观,行住坐卧明觉,看你在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有耐性,有毅力,起内观,点点滴滴,从短时间进展到长时间,这样才有办法。要忍辱你如果没有内观也没有办法,遇到事情发了无明之后才想到了,有的人是做事情发现不对以后却不会检讨,但有的人就能马上检讨,这种人,他内观的觉察力就强多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过去的圣贤曾经说过这句话,大家不要怕念头起来,但是最怕你发现得太晚了,你如果发现晚了,你就被你的念头拖著转,这该归咎于自己不修内观的功夫。可见修习内观是何等的重要啊!夫妻之间,可以忍一时就风平浪静,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为争一口气 见不到佛法

我们人大多数未见法,以为有一口气可争。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引起。那口气又值多少钱?所以夫妻之间一定要互相了解,遇到事情互相容忍,互相让步,要是对方的火气很大时,不管自己是否有充分的理由都应该暂时让他(她),不要与他(她)辩论,一辩论,就会火上加油,干戈会愈来愈严重,造成双方理论不成变嗔恨,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真的非理论不可,一定要等到对方无明火熄灭的时候,找环境、找因缘以和平的口吻告诉他(她)说:我刚才是让你,你那样没道理,我只是让你,并不是我理由不充足,要让他(她)明白道理,可能到那时候,他可以慢慢接受也说不定。接受之后,他(她)还会想:这个太太(先生)真好,有忍辱,实在是因为要避免夫妻失和,所以才会忍辱自己的无理取闹。这时对方就会被你感动了,这就是以柔克刚的方法。以柔克刚是夫妻之间解除生活纠纷的一种法宝,除了夫妻和乐靠忍辱之外,可以说任何地方,忍辱都可以派上用场。例如:一个人受别人毁谤是常有的事,何况被骂只不过是给自己做检讨的一个机会罢了,人家骂我们,我们检讨看有道理没有?如果是有理的,他就是在教我,假如是无理的,那就随顺因缘吧!因为被骂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有所过犯,另一种自己没过犯,纯属误会。

若是有过犯就应该生起惭愧的心,惭愧就是忏悔,不对就应该趁此机会检讨改善,若是没错就把它当作一阵风,这样吹过去而已!因为对方所说的不实在,是没道理的,既然我不是如他所说的,所以他就不是在骂我了,何况人家要骂你,你要接收起来,才骂得到你,就像我打电话给你,你要拿起话筒来听,我才能把话传给你,假使电话铃响,你却不接,要怎么跟你说话呢?这道理又像耳朵的听神经,耳朵会听见声音的动静,这是自然的,纵便是聋子,仍能听到静的声音(无声),但听见归听见,声尘的生灭并不损于闻性。何况它们只是精神跟物质而已,根本不损于自己,与自己又有何干呢?天亲菩萨说过一句话,我感觉不错所以拿出来做比譬:他说骂有二种:一者是实,二者是虚,若是对方所说的是实在的,我们应该起忏悔、惭愧的心,若是对方所说的是虚伪的,那就跟我没关系,与我无关,有如声音,也如风,都不损于我,是故应该要忍。天亲菩萨所说的这句话,我觉得很好用,包括夫妻之间,或与任何人相处,对我们都很受用。一个家庭的夫妻生活,若能互相忍辱,家中就能和气,家庭若和气,自己就减少烦恼,对方也能够反省觉悟,不再为了小事就产生纠纷。

求人夫妻散 求己夫妻聚

家庭夫妻生活和合快乐,这要从忍辱与柔和的讲话态度中培养出来,要能这样笑容满面,是从互相了解个性而建立的,并不是说你们夫妻不用忍辱,也不需互相了解个性,只知道每天吃饱向外求菩萨,求神仙,求符水,求人帮忙,求人加持,那么你夫妻感情就会好,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不切实际的。目前的社会中,就有很多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等著别人上勾去求他,然后藉机骗财骗色呢!你能不小心吗?记得我在前面说过:我们从哪里跌倒,就应该从哪里爬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在哪里失败,我们要脚踏实地从哪里重新建立,找走过的人,经验丰富的人,来教导我们,让我们有知识,知道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而已。当夫妻意见不合时,不从内观不互相去沟通,也不互相去了解,更不从自己的修养去改善,反而去相信别人可以赐给我们,给予我们什么?这岂不是‘憨也憨输人家’!一个家庭要和合快乐,首先彼此应该知道该有的修养、该尽的责任,如果知道又能做到,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和乐了。

看轻太太的丈夫非英雄

做丈夫的如何对待自己的太太呢?佛陀开示说:做丈夫的不许看不起自己的太太,以为太太是没有能力自营生活的人,以为太太都需靠丈夫赚钱来养她,否则,太太就无能为力了。现在的社会已经改变了,现在讲求男女平等,有的时候,太太赚的钱比先生赚的钱还多呢!这是因为各人的能力,各人的福报及各人经营方针不同有关系,所以要是太太在家里照料家务的,做先生的从外面赚钱回来,就不要唠叨。认为太太是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只会依靠丈夫吃饭而已,把太太当做一个寄生虫看待,这样是不对的,丈夫在外面遇到不如意的事却能忍辱,但一回到家中,却把那些怒气全部出在太太身上,找太太出气,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太太料理,那么我敢说是很难圆满的,何况科理家务是一件很复杂又是长时间的工作,你看,光是买菜、煮饭,还要照顾小孩,整理环境,这些都是每天的例行工作。很烦、很烦的,而且;这种事情是长期的工作,如果没有太太来治理家务的话;这个家庭是无法达到圆满的,这是真实的事情。当太太的,为了处理家务,照顾好家庭,使出门赚钱的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也才能专心在事业上求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好太太科理家庭,那么你就无法在事业上得到发展。俗语有一句话:‘丈夫事业有成就,后面一定有一个好的太太做助缘。’我们仔细观察,真的有这么回事,因为有一个大大做你的好助缘,你才能专注于事业而没有后顾之忧,这句话是真正的道理,假使一个男人他还要兼顾家务,另一方面又要在事业求发展,这就很难得到圆满的成就。家务是一件很繁重长期的工作,这不是普通人承当得起的,除非有相当的耐性,否则,脚底抹油(溜了),所以有时我说。女众的耐性比较够,你看她长期要来承担一个家中的事情,有时候看她生小孩,养育小孩,孩子小的时候,那样烦她,那样吵她,假如她没有相当耐性的话,就自己先气死了。所以要有相当耐性的太太,才能承担这种长期的家务工作,做丈夫的人应该要体谅太太长期的辛苦,绝对不可以看不起太太。

太太替你省下了一牛车的银子

有时我们用现在的经济学来算一算,太太有的时候,赚的比先生还多!你看:托人照顾一个孩子一个月也要八千块,请人煮饭至少也要万把元,洗个衣服也要几千元,打扫个家里也要几千元……,算一算,你看!做一个太太应该比先生赚更多吧!所以不能看太太没有出去赚钱,先生就认为太太是寄生虫而看不起她。如果丈夫能够体会太太的辛苦,那么内心就会生起感恩的心,遇到一些意见不合,马上想到太太的好处,就能忍受下来,减少纠纷的发生了。假如时时刻刻看不起太太,只为一点小事情,因为不平衡,你就会激动,问题就会出来了。佛教的修行是重视熄灭自己的贪嗔痴,做为下手的目标,自己若是产生了贪、嗔、痴,就会影响别人也连带受苦,这是不争的事实。太太尚未信佛的话,那么我们应该劝导太太学佛,因为学佛可以使我们减少贪、嗔、痴,贪、嗔、痴,嗔恨如果没有了,脾气就如灯油干枯,脾气也就没了,修得好不好看你的柔软心,心愈柔软的人,当然是修得比较好,他遇到事情以后不会发脾气,还会转变他的心,产生一种慈悲、宽宏、柔和,那么这样就能使家庭幸福。

贫贱女子出身低 吃苦耐劳人间少

但是另外还有一类做丈夫的,他见太太出身贫贱而鄙视唾弃。做丈夫的人不想想看,很多富贵家庭出身的妇女,平时骄傲的性情积成的恶习,有时反而看不起自己的丈夫。这个意思就是说,既然夫妻结婚,有了这个好因缘,就不可以嫌弃这个太太过去出身是贫贱的,既然已经有因缘结婚了,过去不好的事就把它放弃,只要从此以后,改掉十习恶因,等于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重新做人,这样就是一个好人了。所以各人有各人的习性脾气,但是有的时候因无明故或受环境的影响会做错事,是在所难免,但是能从此改过,那就是一个好人。平常个人有个人的习气,所以个性不同,但却不可轻视贫贱人家的女子,她肯吃苦不怕辛劳,就是她的优点,何况她对家庭、丈夫都很有帮助,所以才被称为贤内助,因此对自己的太太不能存有丝毫鄙弃的意思。

丑媳妇心肠好 照顾家庭是个宝

有一类的丈夫,是嫌太太的容貌丑,但是奇怪,当初娶她时怎么不嫌她丑呢?娶老婆是两厢情愿的事,好坏要如何去比较?好坏又没有一个标准,容貌的好与坏,是在于个人的看法,没有一种标准的界限,各人的业力不同,善恶看法就不同,内心的心念不同,他的行为就不同,所以就显现各人不同的五官。所以实在不该嫌弃她,也别说我这个太太很丑,何况美分为体态的美,跟品德的美两种,也就是外在的美跟内在的美两项。当然内在跟外在都美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的话,最好是存有内在美,内在美比外在美还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往往只有外在美,反而容易出问题。外在很美、很清秀,可是没有内在美,内在的修养不好,所以她的操节不好,那么很容易出现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佛陀称女人的端正美丽是著重在心性的,也就是说她的内在。只有一个内在真正健全的人才是真正美,如果只是外表很漂亮,而内心不美,那是不足取的。

贤愚无界限 品德为优先

还有一种丈夫,嫌太太的性情不好,脑筋智慧太愚笨,比不上人家,跟不上别人的太太。其实愚笨也有愚笨的好处,况且愚笨与聪明又没有一定的界限,有的人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种聪明,有时候你没办法去适应。有人做智力测验,但他所做出的量表只是可以做为参考,根本不够标准,也不够客观的评定什么叫最聪明,什么叫做最愚笨。究竟什么样的太太才算是最聪明的呢?只要能守贞节,不染恶习,就是说没有坏习惯,譬如说:平时不打麻将,不抽烟,不喝酒,只做正事不做一些不应该的事,常常顾著家庭,不乱交一些恶友,行为不会不检点。有了这么多的优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不能说还要求什么聪明、愚笨的了。有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很聪明,可是所做的事都是违背道德良心,那么这种人是不聪明的。假使一个女人会守节,会顾家庭,会照顾孩子,会教育子女,会照顾丈夫,那么这就是真正聪明的女人。所以说一位太太能料理家务,教育子女,生活又勤俭,守贞节,又会照顾丈夫,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太太了。何况双方既然做了夫妻,就应该互相体让、互相体贴、互相怜悯、互相照顾。要怜悯太太照顾家庭长期的辛苦,丈夫看到能力稍为不足的太太时,要耐心的教导她、包容她。

丈夫善待妻子五大秘方

佛陀在善生经里,有订下做丈夫怎么对待太太的五种条件:第一就是敬,相待以礼。不要认为,娶来了,是我的太太了,不必以礼相待,这是不行的。对太太要有恭敬的心。只对外人很恭敬,却对自己的太太不恭敬,这是不对的;第二不轻视。不要轻视自己的太太,也不要轻视太太的亲族,怎么说呢?轻视自己的太太,轻视太太的亲族穷,没学问,都是不可以的;第三是守贞节。就是夫妻感情不可向外发展,夫妻互相要信任,做丈夫的要有做丈夫的标准,不可出去外面胡作非为,这样才可以。丈夫一定要自己以身作则,才不会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你如果把感情向外发展的话,让太太对先生的感情起怀疑,认为先生没有安份守己,先生有了外遇,那么请问这个家庭怎么和乐?这个家庭又怎么健全呢?它不但影响自己的家庭,又影响别人的家庭,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第四就是委以家内之全权。先生的事业经济,必须让太太清楚,就是说家中的事全权都要委托太太,让太太知道清楚,还会处理,包括我们的经济收入,包括我们的一切行为都要和太太沟通,不要太太走她自己的路,丈夫走丈夫自己的路,这样这个家庭就像双头马车了,两个人就没办法融合起来了,如果夫妻没办法融和起来,这个家庭又怎么能圆满呢?第五,与以衣服庄严。就是当先生应该有责任买一些比较庄严的衣服给太太穿,这佛陀说的很清楚,意思是你出去感觉这件衣服不错,太太穿这件衣服会很喜欢,就买一件回去送给你太太。你太太欢喜的东西,尽量买回去送她,别说钱她在管,她自己去买,那不同,那滋味不同,若是先生自动买给她的,那她心里感觉就不同。送太太东西,表示做丈夫对太太的体贴与关怀。

妻子送给丈夫的五件大礼物

佛陀说当太太的也要有对待丈夫的五事:第一治事有秩序。做事要做得清清楚楚,别经常有头无尾,做太太的必须把家庭整理好,照顾得很好,对孩子认真教育

好,但是教育子女实在没有一个规范,如何才是照顾好,最主要要尽责任,最重要要费心,要用心把责任做到,如果没用心,就代表没尽到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多用心,太太的责任要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太太应该做的责任就必须要去做,不要推卸,不要给先生烦恼和挂碍;第二要侍奉丈夫。意思是说要会体贴丈夫,丈夫整天为了家庭经济,为了事业忙碌,为了服务社会忙碌,当然很辛苦,当他回来之后,做太太的应该要笑脸相迎,接待先生,太太不要以为在家里照顾孩子照顾得很辛苦,满肚子是火,一等先生回来,就大声的吼叫,这个家庭又怎么能和乐呢?先生一觉得家庭不温暖,他就会跑出去外面拈花惹草了,家庭若是温暖,他就懒得出去了,就算你叫他出去,他也不要,他会觉得这个家庭很温暖,太太很体贴,所以他就不会向外发展。做太太的应该笑脸相迎丈夫回来,不可看先生回来就愁眉苦脸,这样不行,这样就不好,不管自己丈夫今天有赚到钱或没赚到钱?他今天赚钱赚多少?有没有升官?都不要给先生脸色看,或者是对他泼冷水,或是给他漏气……等等,应该要安慰跟体贴丈夫,先生已经尽到责任了,做太太的就必须敬爱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的丈夫;第三,必须要守贞操。太太对丈夫要尽忠,不可违背丈夫,红杏出墙及行为不检等等的事情。夫妻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才可以团结融和一体,夫妻如果有隔阂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就不能融合一体了,若无法融合一体,又要怎么建立一个圆满的家庭呢?第四,就是说守护家财。做太太的要将家中的财务好好的运用,守护好,也就是说先生赚回来的钱,会节俭,又会计划用途,不可以自己偷偷拿去做不正当的事,否则,就违背了丈夫,因为纸包不住火,若让丈夫发现,家庭革命就起来了,所以用钱应该要清楚,要用得明白,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别乱用钱,钱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别用。我们以上有讲过了,千万不要太浪费,也不要吝啬,用在中道最好,如果没办法用在中道的话,那么你就没办法将家中的财务做得很圆满;第五就是遇事要精神不懈怠。做太太的在这个家里,除了好好照顾这个家庭之外,还要好好的侍奉自己的先生,最好遇到事情还能认真去处理,不要遇到事情以后,不认真去处理。太太还要常常赞美自己的丈夫,既然夫妻结婚就是有因缘,赞叹自己的先生,让自己的先生感受到这个社会虽然很大,但是要像自己的太太这么体贴,这么懂事真是少有,要给先生感觉这么和乐。太太有了这些认识,那么这个家庭会更加和乐,会更加幸福,丈夫会更加爱你这个太太。

以上所讲的就是佛陀开示夫妻的关系,先生要怎么对待太太,太太要怎么对待先生,由此可见,佛陀对在家居士家庭生活的建立、社会的和乐是多么的重视。希望各位能将佛陀所开示的道理尽力力行体证。祝福各位,家庭和乐,真正能活在快乐幸福的家庭生活当中,我们下集再见。感恩!

大愿语录:

心地本含如来种,普雨滋润自然生,无漏真智若显现,清净菩提自然成。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