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佛教基础读物] > 杂文、随笔、散文、诗歌、短文、开示 > 生死皆自在 > 正文

生死皆自在·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脱自在,生死箴言

[生死皆自在]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第四章 了悟生死 解脱自在,生死箴言

   你可知此身不能久在,何必急急忙忙干歹事;
   我却晓前生皆已注定,只得清清白白做个好人。
   电影就要散场,灯光慢慢变亮……,在忽明忽灭之间,令人不禁有些恍然,不知究竟是才刚进场,等着要欣赏这出出「人生」大戏,抑或戏已搬演完毕,即将曲终人散。还留恋着众人欢喜众集的热闹滋味,不及防的却将挥手告别,各自分道扬镳。
   站在十字路口,有的人笃定自己的方向,只等着缘灯一亮,就能轻松往下一个目标前进;有的人惶惶不安,东张西望,走了几步又返回来,红灯、缘灯几度转换,他还是站在原地绞着手指,一副不晓得怎么办!还有些人则无视红缘灯的存在,以为:马路是我开,我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谁能奈我何?
   如果追寻每一个人的脚步,看看他们后来的去向,我们将会发现,一心一志的人,或许前途充满坎坷,但是只要不放弃,终究也有到达理想境界的一日。犹疑不决的人则埋藏了许多未知数,运气好的幸得贵人引方向,结果总不至于太差,万一误入险道,就不知轮回流转,要被世间险恶诱引到什么地方。
   再找找那些一股脑儿向前冲的人,他们又到了哪里?其实看也不必看,总也是肚破肠流,平白赴了黄泉路。到这时,悔又何用,一根绳子捆了去,哪再容得你横行霸道!
   许多不同的宗教均昭然呈现「因果」的观念,如果没有过去,我们无法解释那些似有若无的心有灵犀;如果没有未来,我们的现在也等于是空中楼阁。唯有永不枯竭的希望在心头,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除了周遭的人事物,甚至远方的苦难都能感同身受,因而立愿在短暂的此生中多散发一分美善,多付出一分爱,最后带着自在的爱再到来生,努力达致天下兼美的境界。
   「把握当下,恒持刹那,」与其蹉跎时日,倒不如提起勇气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题,每一个考验都是一个最美的人生淬练,不执着生之欢喜,不逃避死之真谏,生命容颜必当涌泛圆满之光洁。
   这个单元收录了证严上人对各类生死命题的剖析,因事显事,以理入事,帮助我们揭开生死的神秘面纱,希望在每一个人生关口,我们都不是那个绞着手指、不知未来的惶惑人。

生死箴言
   人与死并不重要,生既已生,烦恼又有何用?
   而死既然不可避免,则何妨自然的面对。
⊙有人与上人谈起「生死之间」的问题。
   上人慈示: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尚不了解「生」,就想知道「死」这么遥远的事。生之痛苦我们已经忘记了,而死虽令人恐惧,却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其实生死都不重要,也不必太在意。佛教说「生死事大」,在生死之间的这段人生如何做人,日常生活中以何心态面对人群,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常说人生没有所有权,这是「万般带不去」;又说人生只有使用权,此即「唯有业随身」。不论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学识,一旦面临死亡,这些都带不走,所带走的仅是这辈子所造的业。
   生死并不足惧,重要的是将使用权用在何处?此生能善用身躯,踏实地为人群付出,如此就没有空过人生。佛教有所谓「法喜充满」,真正的法喜是懂得道理,做到慈悲喜舍,想尽办「法」救人,当人被救后,我们心生欢「喜」,这就叫做「法喜」。
⊙不求生 不求死
   有位罹患癌症的师兄,听说有位法师对治疗癌症有妙方,因此前去求教。治癌的法师告诉师兄——你不要求生,而要求死。因为求生有许多管道,吃中药、接受西医治疗或是寻求偏方,反而会使你心乱不知所措。但是求死只有唯一的管道,那就是念佛求往生。所以,你只要一心一意念佛就可以了!
   上人慈示:学佛不光是学得求死而已。佛法是很活泼的,我们应该「既不求生,亦不求死」,不把生死放在心上。在病房中常可看到被病痛折磨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因此不管求生或求死,都是相当痛苦。
   所以在善用身体使用权的同时,也应注意极限。「信仰佛法绝对不能迷信,并且要取于中道。」如当初佛陀求道时过着极端的苦行生活,以致身体不堪负荷,昏倒于尼连禅河旁,经牧羊女喂予羊乳,精神体力才得以恢复,佛陀因此放弃苦行的生活,采取中道的修行方式。
   因此当身体的使用权还能发挥时,要尽量使用,但是也不要超过体力的负荷,还是要好好照顾自己。其实,有些病人并不是因病而死,却是为怕死的心病而提早结束生命。所以:心中不要挂碍患了绝症,只要尽量接受冶疗,于「尽人事」之后,就一切「听天命」了。
⊙乘愿再来
   有一妇人的么子突然高烧,送医诊治结果为癌症,隔日便往生了。事出突然,妇人悲恸难抑。
   上人慈示:不要一想到他就哭,母于连心,你若想不开就会令他有所挂碍,反而拖累他。若想让他得到解脱自在,就要化悲哀为力量,坚强的祝福他早日乘愿再来。
⊙真孝
   有一位会员的公公被人骗出去,用棍棒打击脑部而横死。公公生前待她很好,遭此噩耗,又被诈取一千万元,因而心中忧惶不已,终日以泪洗面,到处求神问卜,愿安公公在天之灵。
   上人慈示:事情已经过去,不要耿耿于怀,真正孝顺就不要计较公公留下多少钱。把去庙里抽签拜斗做法会的时间,拿来做真正利益人群的事,这才是「活」的功德。真功德是将报答公公的恩情,布施给更多的人,不要太执着,让人皆大欢喜就是功德,令家人烦恼就是在造业了。
⊙春风送走他
   一位失事货机驾驶者的未亡人,请求上人为其解开心结。
   上人慈示:他的过世成就你们入善门的因,如此于亡者有益,他的人虽然走了,但留给家属很好的记忆,你们应发愿多做利益人群的事。身体对他而言已经不重要,反而是这分情绑得他很苦。替他念佛,不要一直念他的名字,念名字他会走不开,念佛便如同春风送他往生。
⊙聚散无常
   身任慈济委员的公婆,带着日前甫遭丧夫之恸的媳妇,请求上人开导。
   上人慈示:世间本来就是因缘聚散,缘聚时大家相会在一起,缘尽时就要分开。站在我们的立场,舍不得是难免的,但对亡者而言,在工地意外坠楼往生,剎那问就走了,可说是做了一场恶梦,梦醒了,就舍此投彼,又换了另外一个人生。他身无痛苦,意无迷乱,走得很潇洒,也算是有福之人!既是学佛的人,不能看透无常、生死,仍然一味为亡者牵肠挂肚,这是不对的。
   人生世上,无法知道何时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世间无常。所以要把握人生,真正为人群付出,做才是我们的所得。
⊙善体亲心
   一日志工朝会时间,慈院心莲病房的医师报告几则临终关怀的个案,发人深省。之后,上人针对临终关怀,强调教育病人家属的重要性。
   上人慈示:身躯已病,最怕的是心灵也跟着生病。如何辅导家属,使病人能安详往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生为家、为子女辛苦付出,在人生最后自然希望能「落叶归根」,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要教育子女善体亲心,珍惜相聚因缘。
   对待临终的父母,可以说:请您放心,我们会以您为榜样,好好做人处事,并且善为教育子女。」如此,父母就会走得很安心。如果奋斗一生,临终时,子孙不在身边,在伦理道德上就显得有缺陷。我们应将伦理道德好好保留在人间,因为这种亲子间的互爱、感恩,才是建立温馨家庭与社会的基础。
   虽说修行是自在去来,不必挂碍,但在娑婆世界,多数人都有家庭,理当遵循人伦道德,社会才有规范与秩序,全天下如果都是修行人,大家都无小我的挂碍,那就是净土,而不叫世间了。所以,我们需为众生而施教,要辅导家属善待临终病人。
⊙化悲愤为力量
   某位官员的爱女在高速公路压死一条狗,两天后爱女竟在高速公路发生车祸而往生,因果来得太快,让他耿耿于怀。另有一位年轻人半月前载家人外出,因车祸致外公丧生、其它人受伤,使他愧悔不已,一闭眼就见到车祸的惨状而无法入睡。两人不约而同地请上人开示。
   上人慈示:因果微妙,果报来临时必须欢喜承受,否则会烦恼过去,迷失于未来,更漏失掉现在。切勿逗留在过去的杂念、迷失于未来的妄念中,应把握好当下的人生,讲好话、做好事。
   人生如戏,每个人出生时都带着自己的剧本而来,演完了自己的戏分就要鞠躬下台。他的世缘已尽,我们应祝福他,干万不要拖住他,若一味的悲伤不舍,则如绳索系住他一般。舍不得也是去,再烦恼也回不来,父母亲友应转念为其祝福,多念佛祝他早日解脱,千万不要再烦恼、思念,自缚缚人。
⊙剪断已破的风筝
   一妇人哭诉着:孩子服役半年后,竟往生了……。缘已断,然情末断:因为痛苦已极,曾经想了断自己!
   上人慈示:多祝福孩子吧!风筝已破无法回复,就要将线剪断,不要依恋难舍。孩子未生之前,就与父母注定好世间缘,缘有多长就相处多长,缘尽则离。孩子甚是乖巧,不要让他背负不孝之罪,早逝已未能尽孝,如果父母又为他损坏身体,他将更加不孝,这样就算为他做多大的功德也没有用。
   天下仍有很多孩子需要你去疼爱。可学习慈济委员的精神,去爱普天下的孩子,如此才能转烦恼为智慧。生命,要用在有价值之处啊!
⊙睁开眼,开始另一个人生
   某家医院的院长发现自己得了胃癌,现已蔓延至肝脏,本人不能接受这件事,生活消极。其夫人在他开刀前,特来请求上人为其加持,发愿先生如果开刀顺利,能多活几年,夫妇将来慈济帮忙,并说:「现在若是看到他欢喜,我就欢喜:若是看他吃不下东西,我心里就会很烦恼。」
   上人慈示:对于人生,我们要看开、透彻无常的道理,放开心门。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只是寿命的长短不同罢了,所以家属应该看开,并以虔诚的心去发愿,用虔诚的心来祝福他。
   业并不是「加持」就会改变,要看自己的心念,所以患者本身要乐观,能看淡生死,心中自然不会那么紧张,常听到人家说「惊死人」(闽南语音),可见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而死的,这对身体的影响真的很大。
   家属的陪伴对病人也很重要,要坚强的鼓励患者,人生的意义不在寿命的长短,烦恼惶恐是过一天,轻安也是过一天,为何不让自己每天过得轻安自在呢?其实若是心情好,体内的造血功能才会好,若是满心烦恼,体内的器官和细胞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不要太烦恼。
   先生以前当医生时,是病人配合他,现在他当病人就要配合医生。其实生死并不可伯,可怕的是放不下自己,一般人都是很自私的爱自己的身体,怕会失去。其实生死是一件解脱的事,死亡就像晚上到了要睡觉一样,就让自己一切放下好好的休息:而生就是早上起来睁开眼睛,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晚上疲倦了去睡觉,这在佛教的名词是小死,只是休息一番,若是长眠就是长期的睡,人生的结束就是那么自在的睡着了,其实只是换一个生命再出生,佛教称之为往生,就是舍此投彼之意。我常说: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开头,若是对死亡无所恐惧,心中就会很坦然,否则就会很烦恼,因此生死要看淡一点,有一天的人生,就尽一天的责任。
⊙心念纠缠,产生错觉
   有位师姊请示上人,父亲辞世不久,头七时她在睡梦中,仿佛听到父亲走近的脚步声,并默默的为她盖被……。
   人人慈示:这是因为你的心念一直纠缠其中,才会有这样的错觉。其实大孝不是老想着已逝的至亲,而是祝福他,使其灵安。
   人的业识脱体后,既已离开物质的色身,就不会有所谓的走路声,声音是由物质相碰触而产生。而意识就如眼睛见人,并无声音,这是因为眼识是透过眼根见人,只是一种认识的功能,又如想吃东西,东西并不会自己来到面前,可见意识并无力量,也非物质,所以尽管意识一直在动,但形态一定要借着物质才能作用。
⊙心有挂碍
   一位女孩因无意间看到往生者的脸孔而惊吓过度,有三个月都无法正常作息……。
   上人慈示:人生本就来来去去,有什么好怕呢?我常常到慈济大学的遗体存放室看看那些备用的「大体老师」。我都是用很尊重、庄严的心去看,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人生难免会遭遇意料不到的事,就好像心被刺了一下,不要常将这些事放在心里,找事情做做就好了,这个过渡时期自然就会过去。
⊙今世果 前生因
   一位师姊的女儿车祸往生,请求上人开示。
   上人慈示:今世之果,是过去所造之因:要知来世的果,就看现在所造的因。这就如一棵果树,现在之所以有果实,是因过去种了种子:未来要另长果树,现在就得种下种子。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有成,但孩子有她自己的因缘,如今世间缘、亲子缘已尽,你要勇敢面对现实,不要绑住她,要让她安心离去,使她能陕去陕回。
⊙心正邪不侵
   有位中年男士来见上人,表示有「无形的东西」透过朋友告诉他,他曾破坏这「无形者」的好事,必须来见上人,事情才可解决。
   上人慈示:人有人的世界,「无形的」也有无形的世界,彼此都互不侵犯,所以,不必执着,只要自己的心自在,其它东西也就自在了。
   有慈悲的心,心就正;心正,则邪不入。不要再胡思乱想,好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自然就没事了。
⊙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位母亲忧愁地诉说:「女儿在放学途中看到出殡队伍,回来就说不舒服,要我带她去收惊。我带女儿去找乩童,他说要赶快处理,否则女儿就会发疯,乩童要我折冥纸……。但是,女儿回家后开始不睡觉,一切动作都学乩童的模样,已经七天了,有人说,女儿是中邪了……。」只见她的女儿在一旁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比手画脚的,脚又抖动不停,很急躁不安。
   上人慈示:千万不要迷信。孩子的心比较单纯,可能因为看到有人往生,一时之间心理无法接受,所以行为异常。去找乩童或去问神,都是迷信的做法,最好赶快去看精神科医师,让女儿静下来,做父母的不要焦虑,也不要彼此埋怨,好好面对现实,以正确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
⊙自解烦恼
   有位年轻妇人生育后坐月子,请妈妈来看护。期间,妈妈染患感冒,而后引发肾、肝等方面之并发症,不久也就往生了。这位妇人很痛苦,一直认为妈妈是自己害死的,是她没有尽心照顾,妈妈才会衍生并发症而死,所以心放不下:也因认为是自己生产,才请妈妈来帮忙,所以也很气恨出世的小孩。这妇人因长朗郁闷、自责、怨恨纠结,心境转不过,终于精神崩溃了……。
   上人慈示:心被烦恼绑住,必须自己来解,自己不解开烦恼结,就是佛在面前也无能为力。母亲既已往生,再如何苦恼,也唤不回逝去的生命。而今最重要的,应该是面对现实,好好照顾家庭、安慰父亲。若被心结、烦恼所转而不能接受打击,如此不能堪忍,就无法处在娑婆世界了。
   学佛就在转烦恼为智慧。同样身处娑婆,慈济人之所以能做得很欢喜,就因为是自己甘愿选择为人群奉献的工作,此即「甘愿做,欢喜受」,希望因为自己的付出,使众生离苦得乐,能及时拔除众生苦,即使敞得非常辛苦,心中还是很欢喜。
⊙尽孝要有智慧
   有位师姊的父亲往生已有一段时日,但师姊仍挂碍父亲的去处,时常在梦中见到父亲:今来精舍随众敬诵《地藏经》,希望为父亲祈福消灾。上人见师姊一片纯孝,却心情难开,遂为她开示安心。
   上人慈示:人往生后,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就会依在世所造之业而舍此投彼,再来人间。你的父亲为人善良,也皈依三宝,必定已遇到有缘的父母,做他们的子女了。所以,切莫再被亲情所绊,否则将如被绳索绑住而团团转一般,转不出来了。
   诵念《地藏经》,最重要的是了解地藏菩萨的愿力,然后自己也发愿力行。就如志工们投入贫家,为人清扫、浴身,是真正亲身到《地藏经》中所说的「粪尿地狱」,做一个解人困难的菩萨。我们既已诵经,更该行经,愿、行具足,才是诵经的真义。
   父亲非常疼你,为报答父恩,就要好好运用父母所赐之身,为人间付出。至于梦中所见,要知梦境本是虚幻的境界,不要被梦境迷惑。禅宗有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算见到佛的境界,也不要当一回事:对于很可怕的境界,也不要认为有什么。心不随境转,才是解脱。希望你要有正信,千万不要迷信!
⊙换迷情为觉有情
   有位师姊与夫婿鳒鲽情深,先生突然往生,师姊一时无法承受,极度哀恸……。
   上人慈示:要「觉有情」。人皆有情,面对亲人往生,难免情难舍,你既然学做菩萨,就要凡事看得开,生死是自然的事,要把心门打开,欢喜祝福先生,不可一副失魂落魄的形态,这就不像慈济人了。凡夫俗子以为此烦恼才是有情,伹我们应学习菩萨的觉有情,将迷情换成觉悟之情,不要陷在私情小爱的痛苦里。
   他已赶赴好因缘走了,也会很快乘愿再来,所以不要以私情绑住他,要真正的祝福他。
⊙重业轻受
   一位师姊开车戴着先生及友人,由于途中感到疲倦,请先生替换开车,就在将车停在路肩时,先生却遭一名酒后开车者撞倒,紧急送医急救,但回天乏术。「先生是受人称赞的好医师,平日热心公益,不明白为何遭此横祸?」
   上人慈示:佛教讲「因缘果报」,过去生如何造因结缘,今生就当受此果报。例如佛世时的目犍连尊者,号为神通第一,有天在山下打坐,外道从山上推下巨石,将尊者活生生压成肉酱,当场往生。有人疑惑,尊者既称神通第一,并且是佛陀弟子,为何无法闪过这石头?佛陀也应知道弟子有此遭遇,为何不阻止?佛陀为众释疑表示,尊者过去是打渔人,杀生无数,本该多生多劫受报,但他发心修行,所以多生罪业一生报尽,这已是重业轻受。
   但看目徤连尊者尚且难逃果报,何况凡夫泥?过去所造的业因业缘,但若过去所造业因重,则重业不可转。虽说先生过去曾造受报业因,但今生也造了好因好缘,所以不经拖延,在剎那问没有痛苦念头的情形下就往生了,这即是他的好缘。
   生与死并不重要,生既已生,烦恼又有何用?而死既然不可避免,则何妨自然的面对。最重要的是在生死之间造就何种因缘,未来就会有何种果报。我们要欢喜接受业缘,不受境转,并且转恶缘为善缘,这才是正确面对因果的态度。
⊙骨灰坛的回禄之灾
   有位女士因母亲骨灰坛所放置的寺宇遭回禄之灾,骨灰坛随火烟灭,又想及超度的事情,令她担忧不已。
   上人慈示:是你心结不打开,自己在看不开而已,与你母亲一点关系也没有,若能将心结打开,才是对你母亲最好的解脱法门。
   不要执着骨灰的事,人往往因为执着而造业不休。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永远存在,总是在生生灭灭之中,所以要认清无常的真相,凡事要潇洒些。例如在慈院心莲病房有位林月珠阿妈,她住进心莲病房已几个月,从来没看她哭过,总是笑脸迎众,甚至大家拿往生被给她看,她也很自在的赞叹很漂亮,还叫人先让她盖盖看。
   人往生后灵魂脱体,剩下的躯壳已与本人无关,为何还要记挂,以此绑缚自己而不能解脱?要知解脱不是在死后,而是现在能够把道理、事情看得开,这就是解脱。
   世上各类信仰的种种法事都是因人而起,因为人心不安才有这么多种仪式,所以不必在意仪式如何,要得心安,重要的是在于自己。将只是关心着骨灰的心,扩大为关心那些真正有生命的人吧!我们应该将心用在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孝心的表达有无意义,要用智慧判断,你要化小爱为大爱,若只在小爱里烦恼,世上很多重要的事就无法安下心来做了。
⊙生生世世不了因
   一位太太有个四十一岁的小儿子,在一处工地工作,早上工作结束检查机械时,不小心遭电击而掉进水沟,紧急送医后往生。师姊泣言:「我都很精进,在家里都持续念经,念完《阿弥陀经》又念《药师经》,平常就念经先「存放』着,谁知我才刚念完三部地藏经,要回向给小儿子,但却传来噩耗……」
   上人慈示:人生本无常,这些道理我们都知道,但自己真的碰上了却不能自在。人生最重要的是使用权,父母子女皆是缘,有很多事不能强求,他的缘已到要一鞠躬下台,你就要好好的放下他。妈妈可以生子,但不能保证孩子的人生有多长。母子之缘剪不断,就是生生世世不了的因,所以我们要将此因好好的下种。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带着两个年轻的孙子前来请示上人。原来两兄弟的母亲车祸往生,肇事者为一位年轻女孩,兄弟俩不能接受突来的事实,更无法原谅那个女孩。然而他们的父亲考虑到女孩的未来,所以不求赔偿,也不促使女孩坐牢……。
   上人慈示:妈妈无奈的走了!其实,对方也无心故犯。事情已经过去了,凡事要看开点,不要怨恨,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要知人生无常,不论天上、地面或水中,一天之内,不知要发生多少事,若一旦出事,每个人都责怪别人,不肯为人着想,大家都是冤冤相报,那么人生就真正是地狱了。
   看看你们的爸爸,他们夫妻情深,他都能够看得开,而且还将心比心想,考虑到年轻女孩的前途。爸爸的做法是对的,你们应该学习父亲的宽弘大量,他超越的品格是你们的榜样、模范。希望你们心中有爱,不要恨,那个女孩子想必终生心不安,永远都有阴影,要从这点去想而原谅她,要放下执着,才能解开心结。
⊙压力分享
   有位妇人因先生往生,必须独力偿还巨债,又不忍子女操心,始终未曾告知孩子事实,目前欠地下钱庄的巨款已付清,只剩一些好友的部分,但因加还利息,仍是一笔不小的债务。妇人为此,心烦意乱,到处求神拜佛,盼望问题早日解决。
   上人慈示:不必去求那些看不到的,也不要贪求看不到的未来要如何,踏实在现在最重要。现在必须让心静下来,不要乱了方寸,至于念佛、拜佛,目的就是定心,不妨虔诚念佛让心静下来。
   一个人有多少力量?家里的事应该和孩子们商量,使他们了解母亲到底在操心什么,让他们清楚你的压力,才能与你共同分担,否则徒惹他们胡乱猜疑,更会加添不安。
⊙普爱天下青年子弟
   有位妇人的儿子是大学生,个性好强,几个月前感情受到打击,个性孤傲加上种种烦恼,最后在校园内用汽油自焚以寻求解脱。妇人泣不成声的说着:「我太晚认识慈济了,要是早几年加入慈济,就知道如何教育儿子,影响他加入慈青。儿子如果能早一点加入这个团体,就不会发生这件事。」
   上人慈示:不要再哭了。虽然母子情深,发生这件事要你不哭、不伤心是不可能,也是不近人情的事,但是要懂得节哀。如果一直不停的哭会伤身体,而且也唤不回孩子的生命,倒不如祝福他,救度他的慧命,把爱儿子的心拿来爱普天下更多的青年子弟。
⊙做一个欢喜付出的人
   一位男子想起十年前父亲罹患胃癌时,见父亲疼痛不已,内心不忍,所以请医师打止痛针,没想到父亲就这样走了。为了此事他深感内疚,长久无法释怀。
   上人慈示:父亲之死是他因缘已到,你已尽人事,就安心祝福他吧!你是孝顺的孩于,当初不忍父亲被病痛折磨,才请医师打止痛针,这是正确的处理,哪里有错?
   当年我的养父突然高血压中风,请医师来治疗,医师下猛药使父亲血压迅速下降,这种病情其实并不寻常。但当时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医学常识,而且医师也未曾吩咐不可移动父亲,所以就通知家中三轮车工友将父亲接回家,没多久父亲就往生了。人有生就有死,当世缘尽了,自然就会定,否则医师下会下猛药,我也不会想到搬动他。
   为何我要出家?就是为了报恩,将父母给予的身体用来为社会付出,做有意义的事,这才能回报父母的深恩。希望你解开心结,不要将心停留在十年前的往事,应该放眼未来,全力以赴,落实真正的孝心。
   欢欢喜喜是过一天,愁眉苦脸也是过一天,就做一个欢喜付出的人
⊙「大哥大」往生记
   有位志工在朝会中,说到为一位「大哥大」助念的心得。她替这位大哥大庆幸,虽然他前半段的人生因心念偏差而误了自己,但在人生最后一刻与慈济结下好缘,能得众人助念而安详的笑着离开。
   上人慈示:人生总是有因有果,我们必定要体会因缘果报的道理。这位大哥大一生坎坷,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守好人生的规矩,遂一步差、步步错,还好慈济人用爱心陪伴他,让他安下心来,很安然自在的走完人生道路。有了这颗善约种子,不管他这一生造了多少恶业,来生总是有一线希
   作为一个人间菩萨,固然要救度活着的人,即使已走到人生尽头者,还是要为他种下好因,期待他未来善缘成就,能走上光明大道。
⊙诵经为指引前路
   多位日本来的朋友提到:「别人诵经回向给我无多大益处,我诵经给人也是一样啊!」
   上人慈示:的确是这样,诵经最好自己诵,诵经是为了指引前路,日常生活中不知如何做人,就必须诵经,从中可以得到指引,这样诵经才有用。在社会上的种种境界要如何面对?当感到「前途茫茫」时,诵经可以给人启示、让人懂事,这是诵经的目的。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经是要让我们「行」的,不是给我们「念」的,念它是为了让自己明白道理,懂得如何去做。
   现代人往往不知诵经的用意,以为某某人往生了,要拜托或雇请人家来诵经,其实,这只是欺骗自己的心而己。如果有人往生,而自己想诵经回向给他,这是对自己有太高的评价,修行是自己的本分,念经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智识。要诵经回向给别人有那么容易吗?母子至亲血缘深厚,儿子书读到大学或拿到博士学位,母亲如果没念书,她还是不识字,不可能由儿子这里拿一些给她。
   由此可见,念书是为了增长智识,母亲的收获是儿子读书后,能够把所学的知识配合良知发挥于社会,对人群有贡献、受人肯定,因此,大家也敬重其母亲,这就是儿子对母亲最真实的回报和「回向」。
⊙自心净土
   学佛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的倾向——希望临终时往生极乐世界。
   上人慈示:当下我们就应该反求「自心净土」!心地若经常被污染,日常生活中,贪、瞋、痴烦恼常常起惑造业,虽然口中常常念佛,但心中仍然布满烦恼,这样将来怎么可能往生净土?
   要到达净上的境界,必先清净心地,把烦恼、无明、惑业降伏扫除后,自然可得。意即转贪念为布施心,转瞋念为慈悲,转愚痴为智慧,心中的贪瞋痴三毒应及时去除,如此心净即土净。
⊙三世因果
   任职某中学的张校长偕同夫人来见上人。张校长的十九岁独生子不幸发生车祸往生,路经该处的林师姊等人立即协助善后并助念,张校长对此相当感恩,然而丧子之痛无法释怀。张校长哀伤的表示,这个孩子非常善良,想不透为何会有这样的下场?
   上人慈示:孩子剎那间就走了,并没有很痛苦,他与父母的缘就是这样而已。
   「难道只能用『缘」字来解释吗?我没有好好保护孩子。」
   上人:世间的一切本就离不开因缘,人来世间,生命的剧本早已写好,何时该下台也都安排好了。孩子十九岁了,还要如何保护呢?你们觉得孩子可怜,其实你们比孩子更可怜哪!孩子如今正要迈向来生,展开新的人生,而你们却不甘心,还在如此痛苦煎熬。
   「对孩子的爱并没有预期回报,只是想着孩子能否去到很好的世界?倘若没有,我们会很痛苦。」
   上人:你的孩子很善良,在这个世间也没造什么业,没有恶因,自然不会有什么恶果。
   「因果之说,以我们现代人的知识看不到。」
   上人:用负面的心情来看当然看不到,现在此事要用三世因果来分析,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发生这件事情就是「过去」了,因为这件事情,所以你现在痛苦,假如继续这个苦,明天苦、后天还是苦。所说的三世不光措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早上、中午、晚上也是三世:昨天、今天、明天也是三世:若把三世拉长了就是过去生的三世。这件事的发生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也是一般人说的命运。运就是运作,业力来临时,不可思议的力量剎那间碰在一起,而造成一些结果,这就是一般所谓的运气。
   知识分子即使很理性,发生这种事还是会心疼、心碎,但是心碎也不能恢复什么,所以「要化悲痛为力量」,真正疼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一点事情。例如身为校长,就把心思专注在办学上,成就人家的子弟,把疼爱儿子的心去疼爱别人的孩子,这就是为自己的孩子做功德。因为孩子往生而使你体会生命的真谛,体会到人生无常,当下要及时把握,这就是转悲愤为力量。
   「自己一向努力办学,视学校所有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为学生的事也很用心。是否就是因为自己太照顾学校的学生,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因为办学,才把家搬到学校,孩子只好骑摩车上学,否则孩子根本可以很安全的上学。」
   上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样想反而把业力推到孩子身上。不要发生事情就自责,哪一位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好?说不定孩子让别人载也同样会发生这件事,因为他的业就是如此。突然间去了,也比拖着一口气要好得多,这样也没有痛苦。
⊙参悟生死大事
   一般人常以为一口气上不来时便是死亡,若仔细观察,死亡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脑死,另一种是神经散坏的死。一位慈济委员去世时,就是神经散坏在先,脑死在后。
   临终时听她说,她的头脑很清楚,但是全身的骨头筋肉都很疼痛,这是神经散坏的现象。接着疼痛现象会消失,而进入脑神经散坏的阶段,最后便是死亡。
   生死之际,最痛苦的莫过于神识未散而神经渐次散坏之时。「身者,生之大患」,虽然如此,但我们仍须好好利用这副躯壳,勿为身躯所制,凡夫常常为了嬉乐而荒废人生,耽误了道业,结果是空过一生。
   人一旦能看透道理,往生之时便可欢喜接受,超越痛苦,否则将倍觉痛楚,修道的目地,无非也在准备接受这一刻的考验。死字,书之易,学之则难!我们应于日常生活中参透它的实相,如此便可了然于胸。生死无非是躯壳的更换,此生落幕,即彼生之始。人生的角色,要自己去扮演,自己去参透:参得透,幕就可落下了。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