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基础 > 佛教文集 > 六度 > 六度万行 > 正文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如本法师)

[六度万行]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
 
如本法师   

美佛慧讯 第一一四期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安乐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

  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离六度无菩萨,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形影不离。六度即:

  一、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嗔恚。
  四、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菩萨道的精神与特色总摄归纳为五,即:一慈悲无尽。二智慧无尽。三时空无碍。四空有不二。五中道亦不可得。

  一、慈悲无尽

  慈悲无尽,慈是给众生快乐,悲是拔众生之苦;拔众生苦,普令众生得究竟大乐,名为慈悲。

  菩萨之所以为菩萨,是菩萨已证悟诸法毕竟空寂,于毕竟空寂起大悲心,因而广度无量有情,庄严佛土。

  大智度论云:“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

  菩萨道的行者,一旦证入毕竟空,于诸万法,绝无丝毫戏论,此时,即从真如本性起大悲心,殷勤广度一切有情,不断庄严佛土。大乘菩萨道入世度化众生的开展,空是最根本的道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

  菩萨觉悟空性越深,其慈悲心也越大,慈悲心由空演化而来;空理证悟得无边无际,慈悲心也就遍布得无边无际。

  菩萨道行者,证悟甚深空理之际,往昔所发广度众生之愿,由内心深处泉涌而出,这股无形力量就是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

  慈悲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心, 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

  慈悲心是永恒地拔众生之苦而不变的,是给众生之乐而无尽的,慈悲之心,完全超越时空的束缚,是奉献;是无我、是光明的,慈悲心是真理大展的流露,是涅??的展现,是清净无染著,是觉悟之心,慈悲心是自由自在、是永恒不变的。

  菩萨道的行者,具有慈悲无尽的胸襟,动经尘劫,永无变异,慈悲之心,永远与六道众生在一起,不相分离,众生与慈悲心相处一久,受菩萨慈悲心薰陶,众生逐渐也有了智慧,慈悲心因而随著日益展现;菩萨因而成就无量众生,菩萨是究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因为菩萨处处与诸法空性相应,空性流露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历劫永无变易,无惑无动,成就无上佛道。

  声闻与缘觉二乘,也有慈悲心,但度化众生不会像菩萨那么恳切热诚,有时往往悲心不足,容易退缩不前,二乘行者所薰习的空理,偏向小乘,悲心有限,度众生随机缘,是故不能与菩萨相比,菩萨的悲心远胜二乘行者的悲心,此乃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一。

  二、智慧无尽

  何谓智慧无尽?能正见世间出世间的一切诸法真相,乃至人生与宇宙的真谛,事与理的本来面目,如是知、如是见,是名智慧。

  菩萨动经尘劫的修证,以大智慧正见诸法实相,心地无惑,智慧巍巍,光明赫赫,能洞彻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能体证人生观与宇宙观,能正见中道实相义,了知事与理的真相。

  大般若经云:“菩萨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涯,这是最好的见证,还有一法未得解脱,就不能成就无上佛道;既然要成就佛道,就必须广学、博通一切法门,然后,才能圆满无量法门,成就无量智慧。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际,乃由无量劫来,勤修一切法门所得,是故,菩萨智慧远胜二乘行者之智慧,难思难量!如 大智度论云:“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

  这就显示出声闻的智慧渺小,如毛孔一般;菩萨的智慧,其大犹如虚空;菩萨与二乘的智慧,实是天壤之别,无可比伦,乃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二。

  三、时空无碍

  何谓时空无碍?菩萨道行者,已证悟诸法自性空,因此,能深入解脱的禅定中,不被时间与空间所左右、动摇和迷惑,自性如如不动,是名时空无碍。

  一切时,一切处,对菩萨道的行者而言,皆无所障碍,何以故?菩萨已证悟一切法本空,三世法性平等故。

  证悟诸法空性,三世法性平等的菩萨行者,时空已无法束缚他的身心形影,是故,能够遍游十方世界,广度无量有情!菩萨已定破时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一如,菩萨心中已无时空的障碍。

  菩萨了知动静一如,动中不厌倦,静中不贪著,是故,菩萨有如是自在无碍。

  声闻缘觉二乘行者,只证悟空性之理,不能从空寂中出来广度有情,在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二乘圣者欣慕涅??,厌恶生死故。

  菩萨道的行者,能于时空自在无碍,广度众生;声闻缘觉二乘,于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度化众生,菩萨道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境界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三。

  四、空有不二

  何谓空有不二?凡夫执著现象界的万法,也就是执著有;声闻缘觉却执著诸法空性可得;凡夫执著有,二乘执著空。

  执有执空都不对,执有是常见,执空的断见;常见与断见是二见,二见是邪见,邪见始终不得见中道,不得见中道,永远无法入佛知见,就默守二边之边见,永远都不能成就佛道。

  菩萨正见诸法空性中,不坏一切诸法;也就是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离空无色,离色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空不二,不二之法,是菩萨道所行之法,是名空有不二。

  菩萨能证悟诸法无自性空,又能证悟空有不二之中道法,于是,能从假入空,成大智;从空出假,起大悲,于空假自在自如。

  二乘的圣者,只能于诸法空性中自在,出于空寂示现五欲六尘中,不能自在自如,因为二乘圣者亦然有执著空寂可得可住的习气观念故。

  由此可知菩萨道行者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悬殊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四。

  五、中道亦不可得

  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是名中道。

  菩萨道的行者,了知中道也不可得,执著有,执著空,执著中,都是证成甚深佛道的大障碍,中道之名,也是假名安立而有,若知道诸法本空,假立名相亦空,法法何有法!法性本空故,是故,中道不可得。

  龙树菩萨云:“破二不著一。”

  若依然有中道可得,岂非贪著诸法?佛法无有贪著法,贪著之法亦非法,非法何尝法,何以故?佛法究竟之义,诸法毕竟空,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若有所得,即非法,非法终不得证成无上菩提。大般若经云:“一切法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一切法中无名,名中无一切法,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一切法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一切法若名,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为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菩萨摩诃萨中无名,名中无菩萨摩诃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菩萨摩诃萨与名俱自性空故。”

  由此可见,一切法毕竟空,证大菩提,证入不二法门,证入空有不二,证入一切法,乃至证得中道法,非合非离,随顺世间假立名字,非虚非实,若有若无,不可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菩萨道的行者,深入法性,正见诸法毕竟空,于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乃至中道不可得。声闻缘觉二乘的行者,未能正见中道不可得的深义;是故,菩萨道行者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差距甚远;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五。

  菩萨对因缘果报的肯定

  菩萨道行者,正见三界六道一切果报,无非是众生自作自受的展现,如蚕作茧自困其身,众生愚昧无知,对人生观与宇宙观的真相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尽一切苦;三界六道都是众生造业的场所,也是众生轮回受苦的生活领域。

  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三毒炽盛,广造一切恶业,终无止息,自然就感召不清净的三界六道,换句话说,三界六道是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之业所感召的。

  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

  造作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果法则,相信因果者,因果宛然存在;不相信因果的,因果亦然存在;因果是否存在,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问自己是否造作了因,若没造因,当然就没果报的来临;若是造作了因,肯定会感召果报,这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造作何因,就必感召何等的果报。

  譬如:我打你的脸,你的脸会痛;打你脸是因,你脸痛是果;因果不是很明显了吗?何苦固执不信?不信因果,就是不信脸被打会痛,痛而说不痛,是大妄语!而不信因果,就是不信世间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信自己的行为价值,一笔勾销善恶是非的存在,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只可惜,是非善恶是勾销不掉的,自己的行为价值依然存在;因果永远随著我们的心,上升或堕落,失败或成功,不离因果;美与丑、智与愚、善与恶、富与贫、得与失、兴与衰……等等都不离因果!因为因果由心造,离心无因果;离因果无心,因果即是心,心即是因果,心与因果正等无异。

  可惜世间有许多人,虽然天天生活在因果中,却浑然不知还说世间没因没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这种人实在可怜啊!

  不信因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之辈,就如同用手打自己的脸还说不痛者,考试不及格还说心情很开朗,被车撞到却说没撞到!吃饱而说未饱,这种人叫睁眼说瞎话,佛门叫这类众生为“颠倒”!

  起心动念举止动作,睡觉吃饭,走路说话,一点一滴都是因果的流露,天天生活在因果的点点滴滴当中,而不自觉,或知而故意不信;或信而怕别人说迷信,因此,硬著头皮而不信。此流之辈,可谓业障深重,智慧被种种业障蒙蔽,加上自己对真理不能当下肯定,人云亦云,随风飘动,浪迹天涯,无有定处,成了六道的流浪汉,三界的苦命儿。

  总之,明知生活即是因果,因果即是生活,却苦苦与因果唱反调,这种人就是跟自己的生活唱反调,否认自己的生活,如同吃饱了不实说,却说未吃饱;抹煞因果,与世间真相唱反调,明明是白天却说是黑夜;不信因果者,即是善恶是非不分明,把恶人当善人,行善者却当坏人看。

  把善当恶,把恶当善;把男人当女人,把女人当男人;有穿衣当无穿衣,无穿衣当有穿衣,如此颠倒混淆事实,本末倒置,因果大乱,失去规则,这么一来,世间岂不充满了杀生、偷盗、奸淫、妄语、乱性?所以,因果是生活、是法则、是事理的真相,因果由心生,行为是因果。

  菩萨道行者,对因果的展现能一清二楚,心中毫无疑惑,当下肯定,不隔毫端,不动不摇。

  因果有两大类,一是世间因果,二是出世间因果。

  世间因果:贪、嗔、痴(三恶道);五戒十善(三善道)──六凡。

  出世间因果:四圣谛(声闻)、十二因缘(缘觉)、六度万行(菩萨)、因圆果满(佛)──四圣。

  世间因果不外乎六凡,六凡就是尚未出离三界的凡夫,依然受生死轮回所束缚,不得自在,受苦无量,故名六凡、六道。

  六凡又有三恶道与三善道之别,属世间的因果,造作贪嗔痴三毒之因,必然堕落三恶道的果报;造作五戒十善之因,必定感召投生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与三恶道合称六凡,六凡是世间的因果,是众生造业所感召的果报,是生死轮回的窠臼,学佛者应有如是共识,应速离解脱,早登菩提。

  出世间因果分四圣,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皆已出世解脱,属于出世因果,其所修的法门有别,是故,因不同,果亦不同;勤修四圣谛法门,即证成声闻乘;勤修十二因缘法,即证成缘觉乘;广学六度万行,即感召菩萨乘;圆满福慧,圆满不二法门,圆满中道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佛乘。

  造作什么因!就必定感召什么果报,道理即在此处显露无余; 菩萨道行者,对因果的肯定,始终一心,无惑无动,菩萨了知因果由心生,由心造作,离心无因果,造作何因!必感何果!因此“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巍巍菩萨道

  菩萨道博大精深,经过五十二凡圣阶位,这无上的菩提大道是何等的庄严!一一无动经尘劫所修所得;菩萨上求下化的精神,非语言文字所能赞叹,何以得知?因为菩萨要接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考验,菩萨可以说是历尽沧桑,广度有情,一一都要无条件地奉献与牺牲,以此来圆满佛道。

  众生要听闻佛法,菩萨就广说一切佛法滋润众生,普令众生离苦得乐,不得有悭吝之心;众生须要金银宝物,菩萨就利济众生之所需,以求安稳,不令众生苦恼;众生内心畏惧老死,菩萨即行大无畏,安抚众生,以得畏惧解脱;众生心地残暴、行凶犯科、常行杀盗淫妄,菩萨见之,广为劝说五戒,为众生解困,不令堕落三途。

  众生悭贪心重,菩萨即时财法二施,广说布施法门以对治,令悭贪之心得以解脱;众生心地恶化难调,常毁坏他人,菩萨见之行慈,即为宣说持戒法门以对治,普令刚强众生,心地柔和慈悲,不犯诸恶。

  众生心地嗔恚不息,暴跳如雷,日夜不安,菩萨即广说忍辱法门以对治,令心安息自在,解脱嗔恚之心;众生心地懈怠不振,菩萨见之,即与同事同行,鼓励精神,奋发图强,为说精进法门以对治,不令懈怠而堕落。

  众生心地散乱,烦恼丛生,菩萨见之,广行慈悲,为之宣说禅定解脱之法以对治,不令众生精神散乱,业障现前,失常造业,因而沉沦;众生愚痴鲁钝,业障蒙蔽,不见真理,邪知邪见,所行乖异,菩萨见之,心生怜悯,即为广说智慧法门以对治,普令众生智慧大开,业障净化,究竟导归菩提。

  菩萨道的行者,自始至终,一切时,一切处,只要他经历过的人事物,都有他奉献牺牲的圣迹;菩萨道由凡夫位经历三贤位、十圣位、等觉、乃至妙觉,这么长久的三大阿僧?劫,为上求下化而精进,其心地依然如如自在,不动道场而广度无量众生,从未说一声疲劳的话,也未曾说过一句怨言。

  菩萨道的行者,何以有这么坚强的信念呢?因为菩萨行者心里明白,佛道要成就,必然在牺牲奉献中求得,在利益他人中得,在破除无我中得,在与众生共生共死中得;菩萨有如是正知正见,是故,菩萨道行者,其信念坚强不动不摇。

  正知正见就是法身慧命的支柱,正知正见就是成就佛道的桥梁,正知正见是辗破一切邪知邪见的金刚宝轮,正知正见是维持菩萨道的原动力,正知正见是十方诸佛的人天眼目,正知正见是诸佛的终程与归宿;菩萨道的行者能正见这一关键所在,是故,在三大阿僧?劫修道中,经过无量无边的魔考与苦难,从未说一声疲劳的话,也未曾说过怨言一句,其道理精微之处,就在此处彰显而出,真相大白。

  身为菩萨道的行者,正知正见具足,以此正知正见,维持菩萨的法身慧命,广行菩萨道,不达终程,不罢不休!

  菩萨道所具足的正知正见,含义甚广,无法不摄,无处不包,世出世间诸法;总摄无余,穷劫欲说终不能尽,巍巍菩萨道,十方诸佛赞叹。

  现略举六种菩萨应有的正见:一、证悟三空。二、法法平等,佛佛道同。三、观三界众生平等。四、精通五明。五、没天生释迦,自然弥陀。六、万德庄严。

  一、证悟三空

  三空即我空、法空、俱空。我空就是于五蕴之法,强立主宰,名为我执。若推求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空无自性,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不见我体,是名为我空。

  法空就是于五蕴之法,计为实有,名为法执。若求五蕴之法,如幻如化,皆从缘生,假名施设,无有自性,空幻不实,了不可得,是名法空。

  俱空亦名空空,就是我执与法执俱遣,能空之空亦除,空执两亡,方契本性,得证涅??,是名俱空。

  菩萨道行者能正见三空,证悟三空,又能将三空的道理一一普施大地一切众生,令众生亦能证悟三空之法,共登觉悟之岸。

  二、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就是实相之法,到任何处所,任何时间,不受时空所变动,法无高下,法无有比,远离对待,是名法法平等。

  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证悟所宣说之法,不偏不倚,皆正等无异,是名佛佛道同。

  法华经云:“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释迦牟尼佛在经文说得很清楚,他自己所证悟之法是无上道,无上道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平等法,如来教导一切众生,都是以大乘平等法而度化众生,普令一切众生皆得成佛;假使如来以小乘之法教化一切众生,那么,如来就堕入悭贪之辈。

  事实却不如此,十方诸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皆以一乘大法普度众生,一乘佛法就是大乘佛法,也就是佛乘;十方世界无有二乘法与三乘法,除非诸佛方便为机缘未成熟之众生方便说,以种种权宜方便之法,引导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让世界所有众生,一一共证菩提,同登佛地。

  菩萨道行者,能正见诸佛所悟之法,法法平等、佛佛道同;法即是佛,佛即是法,诸佛因法而证悟成佛,离法别无佛;诸法因佛所证所宣,是故有法,法由佛所悟,因悟而说法,法由悟而说;是故,离法无佛,离佛无法;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正等无异,无二无别,故名佛法不二。

  法法平等、佛佛道同,千佛万佛,乃至十方无量诸佛,其法其道,佛法道理,一律天经地义,平等平等!无有高下深浅,无有偏倚不足,无有对比,是名为法法平等、佛佛道同。

  菩萨在三大阿僧?劫的修证历程,由正知正见所维持,才能有如是知、如是见,所以道心坚强,信念永不退转。

  三、观三界众生平等

  三界即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六道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所感召的生活领域,三界亦有生老病死的忧患,是轮回的大枷锁,因此说三界犹如火宅。

  菩萨道行者,眼观三界众生,流浪生死,受尽无量苦难,终不得觉悟,甚至觉悟是什么意思,也一无所知,糊里糊涂的浪迹生死,永受沉沦,菩萨能正见这点,观众生之苦而发菩提心,悲心彻骨广度三界众生,不休不息!

  芸芸众生中,有智慧的、有愚痴的、有富贵的、有贫穷的人,也有庄严秀丽和丑陋不雅的人,有善根和无善根的人、有利根和钝根的人、有贡高我慢和业障深重的人,众生百态,千差万别,良莠不齐,这时菩萨观三界众生,种种潦倒苦难的真相,更兴起大慈悲心度脱众生想,一律以平等心相待,菩萨度众生,不分众生何等人物!不分种族贵贱,也不分利钝、不分智愚美丑、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菩萨救度的对象。

  菩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悲愿呢?因为菩萨知道三界六道的众生,在过去无量劫轮回以来,曾经做过他的父母亲,或当过他的兄弟姐妹,或当过他的夫妻、儿女、朋友亲戚眷属,因缘密切,深不可分,菩萨怎么会离开众生?舍弃众生呢?所以,菩萨有感恩、有悲悯、有救度的心;菩萨念念众生的悲愿,如母忆子,终身不忘;众生的悲愿,亦复如是。

  菩萨对三界众生皆以平等心而度化,不生分别心,这是因为菩萨拥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表现出菩萨道本有的风范。

  梵网经菩萨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这段经文就是最好的明训,我们应该遵循佛言而励行,广行菩萨道,发大誓愿,毕生穷劫,始终一心,广度三界众生,普令三界众生,破迷启悟,转凡入圣,成等正觉;若能行佛所行,言佛所言,证佛所证;如此才是真菩萨,才是善知佛意,能观三界众生平等!

  四、精通五明

  巍巍菩萨道,精深广大,浩瀚无际,世出世间诸法,菩萨都要一一广学,若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菩萨道非常艰巨,一切魔障与苦难特别多,但是菩萨不会因此而气馁;因为菩萨已发菩提心,已证悟三空之法,已得佛法之正见,是故永不退转。

  至于菩萨要广学何法呢?在于《瑜珈论》里,提纲挈领叙述菩萨寻求一切法之处,当于五明之法,方可证成究竟菩提,五明即:一、声明。二、因明。三、医方明。四、工巧明。五、内明。

  一、声明

  声明,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菩萨要精通世间的文章,语言文字,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

  二、因明

  因明的“因”是万法生起之因。菩萨要精通世间种种言论,思想学术、心理学、哲学、乃至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

  三、医方明

  医方即医治之方法。菩萨要精通医学常识,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故曰医方明。

  四、工巧明

  工即工业,巧即巧妙。菩萨要精通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工程建筑法,农田商贾,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一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工巧明。

  五、内明

  内即佛法内教,典也。菩萨要精通三藏十二部经教,内心无惑无动,广学一切法门,终无懈怠。

  菩萨能以布施对治悭贪,以持戒对治毁犯,以忍辱对治嗔恚,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散乱,以智慧对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内明。

  菩萨道行者要成就佛道,下化无量众生,必须勤修广学五明之法,五明之法总摄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菩萨内心能正见五明之法,是菩萨所寻求和必修之法,因为菩萨究竟为成就佛道。

  五、没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大乘佛法以圆成佛果为目的,以法性空为方便,摄导万行趣证无上菩提。要达到成佛果位,必须发大誓愿,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证悟甚深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诸法尽证无余,始成佛道。

  修行要亲自实践,亲自与诸法义谛相应;若不实践三藏圣典,身心懈怠,沉迷五欲六尘,口说空却行在有中,此人欲证成佛道,则是遥遥无期,终无是处!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要成佛,而身心所为皆不与佛法相应,结果为业力所牵,身不由己,无法控制,心地奔驰于世间染污之欲,此种人如说食数宝,终不可得,佛门谓之“痴人说梦话”!

  又有少数人懂得一点点佛法,就自满自得,不想再向前迈进;又有些人,学点佛法之后,内心生大我慢,贡高凌人,藐视同道,甚至狂妄著魔,不得自知,还自谓我是某某古佛菩萨降世,或某某祖师转世,或某真人投生,内心毫无惭愧之念,更不懂得羞耻,因而,自导自演自唱,甚可怜悯!十方诸佛,对此辈之人亦无奈,诸菩萨亦摇头,祖师皆叹气!

  众生造业自缚,挡也挡不住,劝也劝不听,度也度不了,众生没正知正见,加上业障深重,习气不断流露,心作不了主,坚固的我执意识顽抗到底,业障如钢钉钉在墙上,拔也拔不起,如此一来,最后岂不是自己倒霉?吃亏的是谁?轮回生死的又是谁?

  众生聪明反被聪明误,古今中外,无数的聪明人,这些小聪明的人,那个能证成菩提?全部被聪明耽误了,耽误了青春,耽误了法身慧命,耽误他了生脱死的机缘,破坏了他的正知正见,因而堕落无明的窠臼里。

  聪明与智慧截然不同,聪明是无明的反射,聪明有时会误事,聪明无法正见真相,聪明是分别外在人我是非的祸根,聪明是轮回生死的猴精,聪明是一切苦难的枢纽,是破坏正见的关键!

  智慧是内在证悟的实相本体,是证悟人生观与宇宙观的宝藏,智慧与真相是一体的,智慧是佛。

  智慧是度生死轮回的宝筏,是透视魔境的一把无形利剑,是游戏人间的摩尼珠,是六道众生的眼目,是登涅??的法船,智慧是诸佛所证所护,是十法界的大火炬,是超越三界不离三界的明灯。

  总之,聪明是世间法,是染污黑暗的,聪明是业障流露而不自觉的;智慧是出世间法,是清净光明,是破除三空之法,是灵灵觉觉,是证悟后的理念流露。

  智慧不同于聪明,聪明不同于智慧;智慧与聪明有天壤之别;智慧与聪明两者之间,是迷悟之别,是染净之别,是佛魔之别,是邪正之别。

  智慧与聪明,自始至终如同水火不相融,如猫与鼠不得相处,何以得知?因为智慧与聪明是不同的两个境界,是涅??与生死,是轮回与不轮回的不同境界,是光明与黑暗的不同境界,是超越三界与染污三界的不同境界,是觉悟与迷妄的不同境界,是佛境与魔境的不同境界。

  综合上面所说,我们发过菩提心,行菩萨道,就应该很踏实地实践菩萨道,为证成无上菩提而勇猛精进,从中不得有懈怠、学小聪明,因而狂妄著魔,而自己不知不觉,致堕落生死轮回的深渊里。

  菩萨道行者,不得投机取巧走捷径,想不劳而获,叫别人替我消灾,替我修行;天天说修行,却又怕吃苦,而不肯修行,得过且过,恍恍惚惚度日,了此残生,如此之辈,最没智慧,知见最差,业障最重,习气深厚,欲得成佛,望洋兴叹,遥遥无期,无有是处!

  开悟的高僧大德,还须要大修特修!令无量劫来的习气,一一净化,逐渐革除,让自性更圆满,更庄严,不达佛道绝不罢休;开悟的高僧大德尚且如此,何况我辈是沉沦苦难的众生!

  高僧大德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波尚涌,理现念犹侵。”

  如上所云,顿悟佛性之人,尚未成佛;见佛性之人,虽然知道佛性平等,佛性的功用在果位上,差别甚为悬殊;佛已净化习气,已圆满自性,已到达佛的果位;见佛性之人,是悟了佛性平等之理,但是自己多生习气深重,亦不免受习气漂流牵制,不得自在,修就是修习气的净化与革除,让光明自性显露!

  见佛性之人,犹如风已停止吹动,但是水波一时无法止息仍然汹涌澎湃,水波迟早是会止息的,只是一时不能止息,还余留水波浪力推动,但是肯定会停止的,须要有一段时间;见佛性之人,亦复如是,尚有多生习气所逼,当理念现前,有时还会受习气所侵扰,而不得自在!所以,刚悟性之人,不可与佛之佛性比伦,果位有差别。

  菩萨道行者,能正见这一切真相,内心不生贡高我慢,不生嫉妒,不生诽谤,不生懈怠偷懒,不生投机取巧,不走捷径,不学小聪明,因此,心地如如不动,光明赫赫,对菩萨道更勇猛精进,始终一心,不达佛道,绝不罢休!

  菩萨道行者,内心在一切时处,永远是理念是真理的,与佛法共鸣相应的;菩萨心里明白,菩萨要成就万德庄严佛道,也同样要经过三大阿?劫修行的因,才能证成无上庄严的菩提圣果,佛门有两句名言,堪称至理:

  佛门所谓:“十方世界无有天生释迦、自然弥陀。”

  六、万德庄严

  万德庄严是佛的果位,也是菩萨修行经过三大阿僧?劫,广修六度万行,总摄一切世出世间之法、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之法,到达因圆果满的累积,也就是菩萨道最后的终程与归宿。

  佛是九法界一切有情的大明灯,佛是苦海茫茫众生所依归之处,因为佛己万德庄严,诸法尽通无余,三觉具足,万行功德圆满。

  佛具足万德庄严,穷尽未来,若欲赞叹佛功德,无有穷尽。

  佛救度众生之慈悲心,庄严无比,处处为众生著想,可惜众生受佛恩惠,而不自觉,现引录如来十恩,供养诸位:


  如来十恩:一、发心普被恩。二、难行苦行恩。三、一向为他恩。四、垂形六道恩。五、随逐众生恩。六、大悲深重恩。七、隐胜彰劣恩。八、隐实施权恩。九、示灭令慕恩。十、悲念无尽恩。

  一、发心普被恩

  发心普被恩就是如来最初发菩提心,修习胜行,成就功德,皆为普被法界群生,咸令利益安乐是为发心普被恩。

  二、难行苦行恩

  如来往昔因中,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剜身千灯、投形饲虎、雪岭亡躯,如是难行苦事,积劫行之,皆为利乐众生,是为难行苦行恩。

  何谓剜身千灯? 菩萨本行经云:“佛以刀剜身肉千处,注以酥油,燃作千灯,求闻一偈,时婆罗门为说偈曰:常者皆尽,高者皆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名为剜身千灯。”

  何谓投形饲虎?谓佛昔为萨?侍?樱?紊郊?⒓⒍觯?渡砘⑶埃?约弥??/P>

  何谓雪岭亡躯?谓佛昔为婆罗门,于雪山修行,有罗刹唱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婆罗门闻已,欲求全偈,罗刹饥渴,必得肉血乃肯为说;因得后半偈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逐遍书树石,乃以身施之。

  三、一向为他恩

  如来积劫修诸功德,不顾自身,但为度脱一切众生,未曾一念自为于己,是为一向为他恩。

  四、垂形六道恩

  如来垂化身形于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牲道、饿鬼道六道之中,救济众苦,令得安乐,是为垂形六道恩。

  五、随逐众生恩

  如来见诸众生,无有出离生死之心,长劫不舍,故平等大慈,随逐救济,令其离苦大乐,是为随逐众生恩。

  六、大悲深重恩

  如来见众生造恶,如割支体,心生痛切,不能自安,复睹众生堕三恶道,受种种苦,心大忧恼,即起大悲而救护之;若见作善生大欢喜,是为大悲深重恩。

  七、隐胜彰劣恩

  如来为大乘小乘之机,而起胜应劣应之用。如华严所说:佛为普贤等诸大菩萨,示现实报胜应之身,有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微妙相好,无尽胜德;若说三乘之教,则隐胜妙之相,但彰三十二相,劣应之身,二乘及小教菩萨方蒙利益也,是为隐胜彰劣恩。

  八、隐实施权恩

  如来观众生根器狭劣,因而隐蔽大乘实教,乃以人天三乘权法,诱引众生而令成熟,然后以大乘而度脱之,是为隐实施权恩。

  九、示灭令慕恩

  如来若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不生难遭之想,是故示现灭度,令诸众生知佛出世,难可值遇,心怀恋慕,便种善根,是为示灭令慕恩。

  十、悲念无尽恩

  如来悲念一切众生,故留余福教以救济之;如示同人寿,住世百年,而八十即入灭者,则留二十年余福以荫末法弟子;复留三藏教法,广令众生之修行,皆成圣果,悲悯爱念,利益无穷,是为悲念无尽恩。

  如来十恩说得一清二楚,如来从因地修行,一直到成就佛道,累生累劫,都是为上求佛道,下化无量众生而勇猛精进;我们往昔生中,皆曾经受过如来救度,始终不得觉知,今读如来十恩,方得觉悟,原来十方诸佛毕生穷劫广度众生,我们都跟十方诸佛结过甚深的法缘,乃至受十方诸佛救度过,利济财法二施之恩,我们应该向十方诸佛感恩致敬,应该以最虔诚之心,向十方诸佛以表示报恩!

  至于如何向十方诸佛感恩、报恩、致敬呢?我们应该以最恳切的心,以无上报恩的心,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行六度万行,为上求无上佛道,下化无量众生,而勇猛精进,广行菩萨道,若如此而发愿,因愿而实践万德庄严菩萨道;如此才能真正向十方诸佛感恩致敬,向十方诸佛以示报恩的见证;此外,欲报佛恩与致敬,终无是处。

  诸位,我们应该向十方诸佛怀报恩致敬之念,应该恳切发菩提心,念念菩萨道,广学六度万行,为证悟无上佛道而奋发图强,如此,方不愧是菩萨道的行者!珍重!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