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佛教基础读物] > 佛教故事、传记 >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 正文

97.谁先见佛陀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097.谁先见佛陀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的祇树给孤独园。
  一天,三十三天的统领释提桓因来见佛陀,劝请佛陀到三十三天为佛陀的母亲说法,得到佛陀的默许。
  隔了几天,佛陀心想: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有许多是懈怠不十分乐意听法的,他们不努力使自己证果,也不努力求进步,我应当离开他们一阵子,以重新激起他们对法的渴望。于是,佛陀离开给孤独园,以神通力来到三十三天。
  释提桓因看见佛陀来了,领着天众们迎接佛陀,向佛陀顶礼请安。
  这时,佛陀又展现神通力,将自己的身体变大到一由旬,并隐其形,让人类即使以天眼神通也看不到他。
  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释提桓因问佛陀说:
  「世尊!我应当以什么类的食物供养如来呢?用人间的食物呢?还是天界的食物?」
  「释提桓因!用人间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我生于人间,长于人间,在人间成佛。」
  「是的,世尊!又,吃饭的时间,是以天上的为准呢?还是以人间的为准?」
  「释提桓因!以人间的时间为准。」
  「好的,世尊!」
  这样一来,释提桓因就以人间的食物,人间的时间供养佛陀。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此老是看见佛陀在进食,而议论纷纷。
  佛陀知道了,只好再展神通,在想见诸天时,才让诸天众来,要诸天离开时,他们就离开。释提桓因也向诸天解释,佛陀是依人间的时间进食,而不依三十三天的时间。
  就这样,人间的四众弟子们,有好一段时日见不到佛陀,因而开始想念佛陀,纷纷向尊者阿难探询。
  尊者阿难也不知道佛陀到哪里去了。
  即使天眼第一的尊者阿那律,观遍了各个世界,也看不见佛陀在哪里。
  尊者阿难还一度怀疑,佛陀会不会入涅槃了呢?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直到有一天,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告诉尊者阿那律,大家才知道,原来佛陀在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于是,大家公推神足神通第一的尊者目犍连,到三十三天请求佛陀返回人间。
  尊者目犍连到了三十三天,看见佛陀被众多天子围绕,心想:佛陀在这里一定不得安宁。
  佛陀告诉他说:
  「目犍连!你刚刚心想:如来在这里一定不得安宁,是吗?其实不会的。我每次说法,都不会占太多时间,而且只有我想见诸天时,诸天众才来,不想见他们时,他们就不会来。你先回去,七天后,如来会在僧迦尸国的大池边回人间。」
  佛陀即将回人间的消息,传遍了各国,大家都很兴奋,各国国王也争相前往迎接。
  这时,尊者优铃华色比丘尼心想:大家都想去迎接佛陀,到时候人一定很多,我就这样前往,一定很难见到佛陀,不如化作转轮圣王的模样比较有利。于是,尊者优铃华色比丘尼,以她的神通力,化成极为庄严大威势的圣王模样。
  同一时间里,尊者须菩提在王舍城北郊灵鹫山的一个山洞里缝衣服,也想去迎接佛陀。但当他放下手上的衣服,站起来跨出右脚,脚一落地时想到:
  「我要迎接世尊,但哪一部分才是世尊?眼、耳、鼻、舌、身、意吗?地、水、火、风的哪一种呢?一切诸法都是空寂的,正如世尊所说的:
  要礼见最崇高的佛,就从蕴处界中观得无常;
  不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宣说这无常之理。
  想见任何一世的佛,都应当观这样的空寂法;
  想见任何一世的佛,都应当在无我上下功夫。
  之中所说的无我,就是诸法皆悉空寂。有什么我呢?这个五蕴之身,是找不到做得了主的部分的。现在,让我归依真实正法处。」
  想到这里,尊者须菩提就又坐下来继续缝衣了。
  另一方面,尊者优铃华色比丘尼所化现的转轮圣王,受到各国国王与群众的赞叹与礼让,在佛陀起脚踏回大地时,第一位到达佛陀的面前。
  这时,尊者优铃华色比丘尼恢复成原来模样,各国国王看见了,不免怨叹让一位比丘尼捷足先登了。
  尊者优铃华色比丘尼向佛陀顶礼,对佛陀说:
  「现在我礼见最崇高的世尊,今天最先见到世尊的,是我优铃华色比丘尼,如来的弟子。」
  佛陀回答他说:
  「须菩提是最先礼见如来的,没有人比他更早了。能观空、无我的解脱法门,这是礼佛的实质意义。即使想要礼见未来或过去的诸佛,也应当从观空、无我来完成,这是礼佛的实质意义。」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六品第五经》。
  二、由旬,为长度单位,有说是约十九点五公里,有说是八点五公里(参考《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一八一二页)。依《长阿含第三○世记经》〈忉利天品〉说,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而人的身长为三肘半(一肘为二十四指,约十八吋),所以佛陀到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要将身长增到与忉利天众身长相当,亦属合理。
  三、三十三天的时间,与人间是不一样的。依《长阿含第七弊宿经》说,人间百年,相当于忉利天的一日一夜,而忉利天众的寿命,约为千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千多万年。
  四、佛陀说,他曾经利用神通,以意生身到梵天去,也曾经利用神通,以四大组成的色身到梵天去(《相应部第五一相应第二二经》)。本故事说佛陀到三十三天,推断应是以五蕴之身上去的,原因之一:人们在人间找不到佛陀,之二:佛陀在三十三天仍食用人间的饮食。
  五、原经文中还说到,优填王因思念佛陀而造佛像,「但是,其它各种史料显示,释迦灭后数百年间佛陀像仍未出现,信徒礼拜的对象是供奉释迦遗骨的窣堵波(舍利塔)。在描绘释迦事迹的佛传图中则以菩提树象征佛陀成道;以法轮、台座象征佛之说法,以足迹表示佛陀之游化,并未用人像来表现佛陀。首先突破此一传统,用人像表现佛陀的是,公元一百年的犍陀罗,其次为摩突罗。印度早就有守护神的制作,在表现佛像的技术上并无困难,其所以不制作佛像,一定是为了某些原因。后来突破那些制约而制作佛像,也一定有其缘由。至于为什么不表现佛陀﹖又为什么开始表现﹖关于这两个问题,虽有各种说法,但并无圆满的答案。」(摘自《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二三一三页)
  六、「无我」是解脱的关键,佛法的特质。以观五蕴、六处、六界无我,为见佛、礼佛的真正内涵,正表示了这样的意趣。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