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显密文库!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观音菩萨成道日启建大型系列活动:焰口超度、放生、供灯、心经及高档观音法像倡印等

热搜:基础读物 藏传佛教 古印度 大正藏

首页 >基础 > 佛教文集 > 六度 > 禅定 > 正文

如何习修禅定(许士群)

[禅定] 放大 正常 缩小 背景色
如何习修禅定
 
许士群
 
    实修禅定或对修定有体验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何谓禅定,却是不容易一下子讲清楚的。就像呼吸,不知何时才呼吸够一样。而禅定对生命的意义,正如呼吸空气对人的关系一般。禅定与定的不同「定」是把它镇住,不要让它动。然而内在世界的动,决非外力的定所能镇伏的。
 
事实必须有另外一种功夫,姑且把它定义为「禅定」。禅定与定有其差异性。
 
    禅定是可以很清楚地透过一种简单的训练方式,让自已的身心安止下来。「身」是指外在可以看到的行为。「心」是指内在种种影像或是想象的念头。而禅定与一般的定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活的」,后者是「死的」。一般的定是不动叫做「定」。「禅定」即是如如不动,「如如」的意思是可随顺的,不将内在与外在区分为二,是一体的。随顺因缘的定境却如影随形般活泼。
 
 
 
禅定与生命的意义
 
 
 
    禅定之须要,一如呼吸空气之重要,亦如航海人之须要灯塔。缺乏禅定能力的人,几乎无法觉察自已生命的状况,容易陷入不安、彷徨、掉举、混乱的状态。禅定的观照力就像导航的夜明灯一样,透过禅定的观照,生命一旦陷入黑暗、混乱,皆能看得清清楚楚。
 
     禅定与生命互动之关系,更可喻为「自明灯」。一个具备禅定生命能力的人,就像是自明灯一样,他可以借着自己发亮,无须别人来引导他。很多人一直走不出被引导的范畴,因为他须要依赖,须要拉拔。具备禅定功夫的人,已经渐渐脱离依赖的感觉,也渐渐脱离被拉拔的须求,他可透过自照,自己照亮自己,让自己生命肯定下来。如若生命旅程有个坐标,有个点的话,他很清楚自己在生命坐标的哪一点上。生命旅程有指标,就不必再骑驴找马。有了禅定功夫,会把握当下,面对现实;可以一面追求完美,也一面接受当下的残缺。
 
    所谓生命,就是佛法所讲的五蕴展现状况,色身是物质现象,感情、理智、意志力则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互动的展现。禅定与生命的关系,即是五蕴有任何展现都非常清楚,在哪个时空展现、互动如何,无不了了分明。禅定之于生命,一如呼吸之于生命,是如此相关而重要。更严密地说,禅定就是生命的资粮。
 
 
 
禅定与修行
 
 
 
    有些人认为修习禅定就是要闭关,要离群索居,时间表排得很紧密,就像机器人一般照着做。认为这样就是吃苦,就是修行。甚至有的人会强迫自己一个星期不要吃饭,几乎要饿死了,还坚强地绝不改变意志,忍耐到底。
 
    真正的修行应是对身心直接有益,且能体验的。修行的简单定义就是要拿掉烦恼,要解除烦恼。如此认识修行,方能与生活搭上关系。烦恼的内涵往往因时空条件不一样而有差异。有些人以为不要去想就没烦恼,但对自己身心状况清楚的人,都会明白那是自欺欺人。如果不想就可以没有烦恼,那么大家都不想,就没烦恼了。事实不然,有人故意不想,却没察觉到,「不想」其实已经在想;坚持不用力,其实已经在用力,未察觉罢了。
 
    我有一次,爬大霸尖山,与避难小屋的工人聊天,我们说远离都市来爬山真好,他们却说住在山上住腻了,想去台中逛街。人性几乎部是这样,在这儿待腻了,就想去别地方。几乎百分之九十九.九的人如此,但我们宁可把自己当成是多数中的正常者,因正常所以可以修行,可提升自己。人基本上是骑驴找马的心态,不妨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来看自己,接纳我就是不完美的事实,正因如此才能享受进步的快乐,做个有进步机会的人。
 
    禅定与修行建立于时时清楚自己身心变化的过程。修行如果是用来处理烦恼,则必须看清楚烦恼的产生及其解除的过程。譬如从台南出发到台北去玩,往返的过程,就好像身心展现的过程。如何清楚它,就必须有禅定。万一迷路,或作计划,或停留多久,接触了谁,看了什么东西,情绪起伏如何,都清楚明白,这清楚的感觉就是禅定。这些行为是身心的展现,亦即生命的展现。简言之,禅定是用来观照我们身心的变化,尤其是烦恼起伏与消失的变化,禅定扮演明灯的角色。如果一个人缺乏禅定能力,说是在修行,不妨给它一个譬喻,像是一个人关在黑暗的房间里摸索,可能会找到所要找的东西,但是却带着害怕与没有把握去摸索,既如此难过,何不打开电灯,看清楚室内的一切,效率会更好,会走得更笃定,更有信心。禅定与修行即是建立在明灯与指引的关系上。
 
    禅定与缠定、明与无明之间,其界定是一种秩序感与混乱感。禅定最大的功能是我们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在做什么,明白自己身心状况。当我们能察觉身心的展现时,就比较有能力知道有什么外力把我们拉着走,造成零乱、干扰。通常我们的心是胡思乱想,到处乱窜。人在这里,心在别的地方。短短的一分钟,很多念头跑进来,幻想未来,回忆过去,尤其是不如意之事,掌握大部份的脑海、大部份记忆。往往不如意之事与混乱的念头,会把我们的心思弄得非常零乱,等于把我们缠住了一样,所以我形容没有禅定功夫的人是另外一种缠定,被缠住跑不掉了,对自己的身心没有办法掌握。简单说,有禅定功夫的人,同样面对不同环境,但可以看清楚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甚至可驾御外在干扰;没有禅定功夫的人,会被干扰拉着走,不能自己。
 
 
 
修习禅定如何下手?
 
 
 
    整个修行的次第三十七道品将入正定摆在最后,两人真正解脱烦恼那种涅??的感受,就是正定的感受。那么,正定的感受是什么?就是禅定的感受。依我自己的感觉,我认为涅??就是正定,正定的意思是在很专注的状况下,没有任何负担,没有紧张、焦虑、不安,没有任何苦受。这样的状况,我把它定义为涅??,这个定义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当一个人对生命意义体验到某种程度时,对事情的看法将相对地提升到较高层次。解脱道就是要面对身心状况的展现。当心有千千结,剪不断理还乱时,无论是凡夫或是觉者,同样要面对其人、事、物的互动,而一个觉者则只看到现象,所有状况展现,没有任何心理的负担,而且是很清楚,这就是正定。人能如此,方能活得自在,活得快乐。
 
    正定就是正禅定,如何下手?以下列出十二点,提供修行的朋友们作参考:
 
1?从零出发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预设立场,任何时刻都是第一步。这样的观念,我一直在作试验。有一次带孩子去拉拉山玩,当小孩爬阶梯,愈爬愈高,超越我的头顶时,我的反应是太高了,可能有危险。孩子却说:「爸爸,你不要担心,我现在爬的这层,把它当作第 一层,就不会怕了。」当我们内在有不安时,马上停下来看,认为这不安、紧张之展现,是生平第一次,只有这样来看,才能看清楚目前紧张状态。我们很容易自己紧张,脑筋胡思乱想,于是剪不断理还乱,却没有办法面对它,只好想一些其它事情。变得旧的烦恼不去,新的烦恼又不断地加入,人不断地受捆绑。
 
    由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从零出发是重新面对。曾经有一个人侮辱佛陀,第二天又遇到那人时,阿难想要与他吵架或报复,佛陀就劝说,他已不是昨天侮辱我的那个人——重新出发,莫记恨。最好不要让过去不愉快 的事情,重现在这个时候,一切从零出发。
 
2.止
 
    止的训练可譬若:我稳定地站在这里,无论四周围如何变化,我就是停在这里。就像站在大马路中央的安全岛上,两边的车子奔驰过去是他们的事,我就站在这里。那样的感觉,就是当外在人、事、物,一一展现的时候,我依然十分笃定在这儿。又像人站在高山上,有风吹过来,我站在这里,就是不离开,任风怎么吹都无动于衷。用这样的心情去面对情绪,不愉快的事情来时,我不会躲起来、抱棉被、冲冷水澡、到海边去。我就是这样子如实面对,但这不是与自己过意不去,也不是负气,而是很清楚。                           
 
3?分段
 
    当观照能力尚未训练到某种程度时,不容易同时观照很多情绪,甚至观照外在东西都不容易。我们可以训练闭一只眼数电线杆,数一百支电线杆。若是愈数愈乱,不妨分段来看,先算10支,再10支,慢慢增加,宁可一次10支算清楚,也不要一次算50支,否则算一算还要担心,不知准确否。因担心就容易零乱,零乱则无效。所以不妨分段来算。此外也可训练画线,例如每条线间隔0.lcm,每一次画10条,可训练专注能力。很多外在训练方式,可培养内在观照力。可藉分段来表现。
 
4.慢
 
    处理内在的烦恼,就像是算外在的东西一样,与其讲求快速,造成模糊没把握,不如慢下来讲求效率。我们若把效率定义为:以时间加上清楚,加上准确性,那么就会让自己放慢下来。每一次看,都是具体的、明朗的、确定的──看情绪也是如此。当情绪来时,要发脾气了,可能会肚子紧一下,气一上来,那么就慢慢地看,若那个「气」如何上来。通常人只会看到摔出去的东西破了,他拿起来就只是丢,发现自己在生气了,花瓶已破碎了。从他起心动念,想要抓瓶子到摔出去的过程,有一连串分解动作,但他没有看到。只是看到摔出去的杯子破了,然后是后悔。假使一开始看到气上来时,甚至来不及看到,就看到手里抓杯子在空中,也可以停下来,好在杯子没摔出去,尚能挽回。「慢」可看清楚这些。「慢」就是把距离明朗化,把时间、把间隔明朗化。每个人的快慢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一个射箭很准的人,他可看到箭的过程,但对一个盲眼人来说,甚么都看不清楚。看得清楚与看不清楚,它的差距是这么大。
 
5.松
 
    除了看清楚事情以外,还是有东西被束缚住了。松的意义是不须要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外物束缚。松的感觉得容易体验,如果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想,没有身体的感觉,只有专注在呼吸,这也是松的感觉。我现在摸摸肩膀,觉得肩膀肌肉拉紧,把它放松,没有肌肉的感觉,没有紧的感觉,那就是松。此外,心情的松是:现在就没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做到不要被第二种现象捆绑,只有一个感觉,那个感觉是什么?每个时空都不一样,只有一个感觉,那叫做松。
 
 
 
6.清楚
 
   清楚身心展现,是观察的首要目标,看清楚了才知内容是什么?尤其是烦恼的内容,惟有看清楚了才会有办法抓出症结点,才会知道它的成、住、异、灭,才会知道它的形成因缘条件,然后才能够知道卡在那里,该斩断什么,让留下什么,该加入什么,直到身心平衡,情绪归零,处于寂静状态。
 
 
 
7.重现
 
    重现就是加强我们的训练能力和记忆能力。若要清楚记忆,以纯熟的技巧使印象深刻,不断重现会加强效果。重现的意思也是让我们能看清楚,因为要具体知道,看到的是什么东西,要不断地自我回馈,再回来看,直到确定这样没错了,再进行下一步训练。当我们对自己起疑情时,不妨重新看一下。一旦重现,另一种能量会产生,会自我检讨,过去的烦恼是否有残余在脑海中,没有拿掉?我们经常有烦恼的轮回「重现」,往往以逃避、压制、忍耐的方式,例如到海边跑二百公尺,来处理烦恼。事实上,就在那时候,可能是因为转移,或心情故意放松,也许可以暂时把烦恼的感觉拿掉,但是否在记忆中有残存呢?倘能训练重现的功夫,经常把影像调回来看,静坐下来,将记忆中不愉快的情景调回来,不断调回来看。(调回情景并非调回情绪)调回来看时,我们身心可能会有些变化,有不高兴,闷闷的,那表示有残余情绪没处理,这时就要处理。人没事就来看看有没有情绪,这是好方式。
 
8.出离
 
    出离与厌离是不一样的。厌离是对一个不喜欢的东西,认为已经造成损耗,只想尽速离开,但是这样做会有危险,因修行不到家,趋乐避苦的心态还很强,会厌离。可能光是厌离苦,会趋向于乐;避掉?会趋向贪。我们不能察觉?有时会戴假面具变成贪,苦戴假面具变成乐,结果没看清楚假面具,经常会陷入错误判断中。出离心的意思是说,我要跳出情境,客观地回去看,检定自己到底出离了多少?不管是苦受或乐受,要出离来看,也就是客观化地看。
 
9.看「它」
 
     如何客观化地看呢?烦恼的时候,先不要想为何有烦恼,只看到烦恼本身,烦恼本身是什么?当然会在身心、感受、念头上展现出来,我们把它看清楚就好,不用管「是谁在看?」只是看而已,久而久之就会具备一种能力,可随时出来看看情绪,看身心变化会觉得很妙。看久之后,会发现我在看一个构造在那边动,会认为一团气在那边跑,而不是我的气在跑。我是气在跑与一团气在跑是不一样的。因为一旦有了我的气在跑时,会把它掩饰下来。因为在别人眼中,我是有修养人,于是为了自我保护,为了面子问题,贪就来,苦就来。如能看清楚,就是佛陀看佛陀,相见两欢。看情绪也是这样看着它。
 
 
 
10.同步行
 
    其实人不要去厌恶自己有烦恼。若本身有烦恼,又再讨厌有烦恼,就变成第二支箭,生出第二个苦来。为何不要去排斥它,因我们有了烦恼,应该先看清楚它,才能了解为何有烦恼。如有烦恼,马上陷入讨厌烦恼,坚持不要它,然而烦恼本身决不因你讨厌它而消失。这样的讨厌,岂不为自己加上更多的苦?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它同步,和烦恼聊天,跟烦恼一起成长、消失、提升,只有和它同步行才能了解它,和它沟通才能化解它,化解掉就没烦恼,就不须要为烦恼而烦恼。所以还在修行的人,千万不要替自己背书,以为我修行一年就要当觉者、圣人,不要给自己包袱,否则会压死人。容许自己有烦恼,但不要自己制造烦恼,须承认、接纳烦恼。我们追求完美,也要接纳当下的残缺。只有接纳烦恼,才能与烦恼作同命鸳鸯,才能从中了解,化解掉。你若不接纳,就是排斥它,制造?心。制造?心时,前面烦恼的来源,就看不到,就业上加业,烦恼会更多。
 
 
 
11.四念处
 
    禅定要如何在四念处上来用,是我们在修行上时时强调的。禅定是当情绪生起时,随时观照身心变化,身体上出现的状况,感受上出现什么,起什么念头。这些身心变化和起情绪有互动关系,它是因缘。禅定与四念处的关系是用来观照身、受、心、法之变化展现。禅定与八正道的关系,即是利用禅定的察觉能力来了解凡事都是有因有缘,烦恼也好,外在事相也好,世间是无常、无我的,是依照四圣谛来展现的,必须认知问题产生之原因及其消除、消除的过程,与消除的方法。每件事、事理,包括烦恼也是有因有缘的。有这样的见识,就是所谓的正见。正见的内涵,必须具备禅定功夫,才能看清楚。
 
    正思惟,必须看清楚你在想什么?那件事情与你想的内容,跟你要解决的事,到底有没有关系?你的思想有没有带着贪念、?念?是否不怀好意?有没有正面性?这些都要看清楚。正语、正命也是如。此有人把爱语解释为:讲柔软的话、温馨的话、让人掉眼泪的话。事实上、爱语真正的用意是正语,是有帮助,有正念的话。有时怒目金刚亦是爱语。是否爱语,端看其行为因果关系、出发点如何?
 
    正命是要从事正当工作来赡养你的生命,或对社会付出,能给予正面开展价值性。
 
    正勤是说有个努力方向。不好的东西,不要让它产生,好的让它继续扩大,必须看清楚。对身心有帮助的,或是有破坏的,都要看清楚。正念也就是四念处,对身心展现必须很明确。
 
 
 
12.正定
 
    修行追求最后须契入正定。再强调一句话,禅定并不是要我们追求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禅定是能够安顿身心,身心统一的状态。所谓身心统一的状态,就是一个非常笃定的感觉,非常清楚,做一件事就专心做那件事,而且不会让自己过份消耗体力,也不会堕落,流于安逸。禅定功夫训练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若是让自己修到如槁木死灰,自认与全世界无关…?。禅定不是那种定法,而是清楚知道台湾目前发生什么事,明白这件事与我有何关系,我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和这事互动。我的能力在那里?能做多少?心态如何?应该把自己引导向有帮助的正面,这才是正定修行。
 
恭敬礼赞 366已赞~

推荐阅读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7]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